在火车上翻看《被讨厌的勇气》,有许多地方刷新了我的认知,本书把阿德勒的思想,以青年和哲学家对话的方式娓娓道来,既亲切又震撼人心。这里先简单谈一下,让我最有触动的结果论与目的论之辨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结果论是弗洛伊德派的主要思想,认为过去的经历造就了现在,最典型的就是所谓的“原生家庭”,因为小时候家庭不和、父母吵架之类的事情,给你带来了精神创伤,所以导致现在不信任婚姻以及另一半。
而阿德勒否认精神创伤,他的目的论认为,过去不是原因,如何看待过去,你自己赋予过去的意义才是关键。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有某种目的,你现在婚姻失败、对另一半失望,为了找出原因,达到安慰自己、接受现在的目的,就把这一切归咎于自己的父母和原生家庭,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把自己的责任推给父母的行为。毕竟,生活是自己的,婚姻也是自己的,如何经营是自己的课题。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就我来说,我也经常把两者搞混。毕业以后从事公益四年多,本来工资长期不高,加上不会理财,以及冲动消费,信用卡长期负债一万多,每月只能还最低。若我去找原因,有时候也会想到我那农村母亲的“穷人思维”,在我脑子里种下的“金钱木马”。这样的话或许心里会轻松一些。但反过来想,我是无法接受目前比较贫穷的状态,所以才把母亲的思维搬出来,达到缓解精神压力的目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本书里还提到课题分离,简单来说就是“我喜欢你,但是喜不喜欢我,是你的事情。”对我们处理人际关系,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最后说一下那个非常有名的问题,“如果你媳妇和妈妈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谁?” “当然是我媳妇。” “你妈就不管了?” “让我爸去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