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多读书,见识广,为写作做好储备。
写好游记有哪三部曲呢?
第一,拍照,准备素材。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去旅游,做一个有心人。去前听到了什么?路上天气怎样?在路上都说了什么?心情如何?如:游览“紫御园”,把游览的景点都拍照下来。“大门”是标志性的建筑,“北运河”“广场”“孝道”石碑,花草树木、北运河、“石舫”“画廊”“戏厅”……
拍照北运河时,石舫是个重点,如果从船的正面拍船头刻的的老虎,就不易看清楚,这是石舫的亮点,大运河和石舫都要兼顾,拍摄角度很重要,画廊由凉亭和长廊两部分组成。重点想表现什么呢?凉亭造型美观别致,如想重笔一描,可放大凉厅。长廊也不可舍去,争取它的完整性。最后是戏厅,从正面照,门上的牌匾“松柏长青”清晰可见。
第二,查找相关资料。每个旅游的地方,都有几个景点值得我们关注,每个景点都有个小故事。可以从石刻碑文介绍获取,还可以借助书籍查阅,上网浏览。可是“紫御园”介绍北运河刻的是小篆体。这是阳城白雪,很少有人会认,也没有耐心站在那一字一句去连猜带蒙,这样会影响我们游赏的情绪。我们只是希望能看到雅俗共赏的介绍。我们只好发给内行人帮助读懂意思。
“紫御园”的来历,康熙路经北运河的故事,二十四孝故事……石舫,可以查安装年代,老虎头的雕刻,“戏厅”可以根据康熙生活的年代,联想雍正,也可以结合我们平时阅读过的历史书籍,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发生的故事来写。
第三,大胆尝试写作技巧。
1、写游记可以按照移步换景的游览的顺序来写,《趣游紫御园》的写作顺序是大门——石碑介绍北运河——广场——孝道石碑——石舫——戏厅
2、用好数据。作者游览的地方,读者没有去过,怎样让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呢,那就要求作者写清楚。如“三八”妇女节,交代是游览的时间,五、六级大风,交代天气情况,大门前蹲坐四只狮子,广场最长处约七十米,最宽处约五十米,船长二十几米,宽约十米,十根石柱,石头台阶长一米五,宽约一米,四根大红柱子,四个角,四个小动物,松柏长青四个浮雕字,这些数字让读者感受到“紫御园”就在眼前。
3、注意首尾呼应。开头:到“紫御园”逛逛,顺利到达,结尾:回家的路上……开头:五、六级大风,到“忙趁东风放纸鸢”。前面,悦耳的乐曲一响,到那不是《甄嬛传》的插曲吗?
4、联想。写到广场时,想到放风筝、跳广场舞,写“孝道”石碑,联想的自己照顾母亲的事,写枝条柔软,联想的练瑜伽的人,写没有苏醒的树枝僵硬,联想到刘公权的书法。听到风声和北运河的水声,联想到它在诉说。
5、尽量学用优美词句。如《趣游紫御园》中的“怒目圆睁、蹲守坐镇、闭目养神、整齐划一、巧夺天工、能工巧匠、连猜带蒙……恰当运用四字词语,可以给文章增色。
让我们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把游记的素材准备好;让我们不耻下问了解相关资料吧?做有米之炊;让我们把写作技巧大胆尝试在写作中吧!写出既感动自己,又能打动读者的文章。写好游记的三部曲跟华尔兹的三步曲一样美,你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