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聊的重点是,如何找到思考的方向,也就是,思路。
字数太多不想看:戳http://m.ximalaya.com/album/21544025听音频。
思考,有很多种方法,而今天要介绍的方法,都十分简单实用。你一定已经了解过这些方法,但是,你是否在日常的生活中,随时使用这些方法呢?
首先,我们来说说第一个方法,比较。
当我们描述一件事物的时候,可能很难让读者直观地体会到描述的内容。比如说,紫坪铺水库,蓄水量11亿立方米。虽然我们使用了数据,但是,还是难以让人感受到水库究竟有多大。如果我们使用了比较的方式,紫坪铺水库的蓄水量有11亿立方米,相当于一百个西湖。这样就能够更好地突出描述对象的特征了。
无论是写评论、写策划案,甚至是文学作品,比较都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
作比较的时候,首先要对比较的对象A和B,做出一个明确的定义。这样会帮助你找到作比较的参考点。前段时间小米9的发布会上,雷军就将小米9的手机参数列出来,与竞品,华为mate20,进行了比较。这些参数,就是比较的参考点。
这是用两个类似物品进行比较,但实际运用当中,并不是一定要选择相似的事物来进行比较。有时候,两个毫不相关的事物,也可以找出作比较的参考点。
比如说,谈恋爱,你可以将小奶狗和小狼狗进行比较,也可以用谈恋爱和养猫进行比较。
和渣男谈恋爱就像养猫,你对他爱的深沉,他对你爱搭不理。你已经心灰意冷,他又来撩拨你。
也许你已经使用过这样的比较方式,但如果无论看到什么,都能够使用这样的联想,进行思考和比较,养成这样的习惯,会为你带来很多新鲜的创意。即便有时牵强附会也没有关系,因为这也是训练自己思考习惯的一个过程。
第二个方法,是作比较的发展形式,比喻。
斋藤孝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作家村上春树在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发言时,提到,“在一面高大、坚固的墙和一只撞向墙的鸡蛋之间,我将永远,站在鸡蛋的一边”。
实际上,不会有鸡蛋主动去撞墙的。但大家都能够明白村上春树想要表达的含义。那就是,在面对名为体制的高墙时,每个个体都是“鸡蛋”,都是弱者,而村上春树,会始终站在弱者的一边,为“鸡蛋”发声。
这种方法,在描述人物心理、或是形而上的事物时,非常的有效。这样会把无形的事物,用有形的方式比喻出来,让读者能够具象化,让你的想法,有形状。
在电影《前任攻略》当中,郑凯开着车,把手伸出车窗,对韩庚说,车速20迈,是A的感觉,车速40迈,是B的感觉……这样的描述,比起单纯的给出车速数据,是不是有趣得多?
不过在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也要注意你的读者群体。如果你的读者是男性群体,你描述一件产品就像口红中的萝卜丁,他们可能没有任何反应。同样,你使用关于篮球的比喻,面向女性读者,效果也不会很理想。
除了自己进行联想和比喻,我们还可以借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参考优秀人物的比喻,运用到自己的观点当中去。
比如说晚清名臣李鸿章,就有一个十分有趣的比喻。他说自己是“大清帝国的裱糊匠”。这个比喻,便能形象地表现出,在那个帝国摇摇欲坠的时刻,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尽力修补这条“破船”,多维持一刻是一刻,却无法改变时代的深深无奈。
同时,你也可以扩展自己擅长的领域,把某一领域的事情,扩展到整个人生。比如,写代码就像砌砖头,如果我们不关心盖楼的原因、建筑的原理,即便我们砌了100栋高楼,我们仍然只是搬砖狗。
看似是对写代码的比喻,但这个比喻运用到任何一个领域,都能够适用。
第三种方法,是辩证法的思考。
比起前面两种方法,这个方法看起来好像要高深一些,简单的理解,就是像辩论一样,提出正反方两种不同的观点,进行思考的方式。
矛盾才是思考的原动力,如果所有人的意见都是一样的,我们还有必要进行思考吗?这种情况下,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独特观点了。
提出一个观点的时候,先考虑一下,反对者会怎么说呢?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多次回答之后,就能够更加全面的表述自己的观点了。
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可以把这当作是一个反对的命题进行应对。当你把反对问题统统回答完毕,也许你会发现问题已经解决了。
第四种方法,是现象学的思考。
这种方式就是,先不考虑你的经验和观念,先关注现象本身。这样避免了你用习惯性的标签去描述所看到的事物,或许你会在关注现象的时候,有新的发现。
比如说70后认为80后是垮掉的一代,80后认为90后是垮掉的一代……所以在遇到代沟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习惯于用:现在的年轻人啊……这一代人啊……去描述这种不同。但如果关注于你面前的某个,或者某几个个体,或许你会发现,他们与你不同,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并不代表他们是“垮掉的”。
在观察过现象之后,我们可以总结出新的标签。比如说,现在的年轻人并非没有毅力,对公司不忠诚,而是更注重个人的表达,愿意主动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你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你遇到的每一个人,一只流浪猫,一棵树……认真观察之后,你看到的那些细节,那些有趣的不同之处,都将成为你输出时的素材。
最后一种方法,是系统思考的能力。
我曾经见过很多公司,把员工当成螺丝钉来使用。只交代他们具体的任务,比如你在两天之内,做一个关于用户数据的报告,而不说明报告用于什么场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项目下一步的发展方向等等。
这样一方面员工不会有大局观,不明白自己工作的意义,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导致完成工作的方向失误。如果每个人都只考虑自己的工作职责,而不去考虑整体,就可能与他人的工作产生对立和争执。就像我们常常看到产品经理和程序员之间的矛盾一样。
除了职场上,系统思考能力的价值也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说,当我们在新闻上看到一个案件,有的人会单纯地批判凶手,太残忍了,真是变态。而有些人则会从这个人的成长环境、社会关系、家庭关系等多方面来进行描述。
当我们策划一个产品,需要做用户画像时,这个方法也很有用。如果只是说你的用户,男性、30岁群体,有一定消费能力,这样的用户画像帮助是有限的。而如果更整体地观察,把用户作为活生生的人,去了解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可能有什么样的经历,从事哪些职业,平时会有什么样的作息习惯、兴趣爱好、消费习惯。你的产品定位和推广就会更加准确。
有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就是思维导图。它并不是最终成果,但可以清晰地表现出你的思考过程,帮助你理清思路,关注事物间的相互关系。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单一孤立的。整体、部分,以及相互关系,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地方。
了解了方法却不实践,是没有实际价值的。因此,今天的作业,是从以上方法当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或几种,对你最近读的书籍、看的电影或是这次课程本身进行评论。
你可以把你的评论发到留言区与大家分享,也可以关注公众号纸阅姬(zhiyuemeiwenhua),加入我们的交流群,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独特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