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人才(一)
优秀是一种习惯。
——亚里士多德
笔者理解了10000个小时的基本理论是专注与大量,那么再让笔者随着本书作者找寻一些天才的例子,看是否符合这个理论。
勃朗特三姐妹的大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凭借着《简爱》、《呼啸山庄》等作品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笔者困惑,为何她们的作品能够如此成功呢?本书作者给出了答案——微型小书的练笔,这为她们提供了讲故事的肌肉。一次次提笔对于他们的作用是同样的——让脑海中的髓鞘质变厚。然而,牛津大学历史学家朱丽叶·巴克通过查找海量的资料发现,三姐妹写的微型小书也只不过是业余水准而已,并且有抄袭当时肥皂剧剧情的嫌疑。
本书作者想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三姐妹的成名并不是因为过人的文学天赋,而是因为她们从小就开始写微型小书。她们之所以成为伟大的作家,不是由于一开始不成熟的仿写,而是因为她们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尝试。
笔者回忆起了中国的小学教育,无论是练字还是计算,老师都要求一遍一遍反反复复地练习,这便是为了练就我们的语言和计算能力。一万小时的理论与勃朗特三姐妹都是大家的良好榜样。
天降人才(二)
如果说让笔者回忆起天才云集的年代,那首先想到的必然是文艺复兴时期。本书作者恰好用精深练习10000个小时的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当时会涌现出大量的艺术家,而学徒制度成为我们回答这个问题的切入口。
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一个“工匠行会”,这个行会以学徒制度为基础,在当时小孩从七岁起,跟随师傅学艺五到十年,最终成为下一任师傅,开始收徒。在学艺的五到十年间,徒弟们在师傅指导下实际操作了数千次。大师米开朗基罗从6岁开始拿起锤凿,先后经多位艺术家的指点,直到24岁因《圣母怜子图》一举成名。像他这样,把大部分的青春岁月投入在精深练习上的大师不胜枚举,他们不断锤炼和优化技能回路,纠错、竞争,然后进步。因此,这个答案也可以成为精深练习理论的佐证。
如果神经学家有机会穿越到文艺复兴时代,一定会发现米开朗基罗大脑里的髓鞘质比常人厚很多。随着髓鞘质的作用逐步被发现,它几乎已经可以定义一个人的构造。因为基因先天地构建了我们的本能反应,而一套完美的技能是由一个个本能反应构成的回路。那么使得回路运转速度更快更准确的作料,便是髓鞘质。普通的人,都是运用技能的髓鞘质人,而类似米开朗基罗式的天才,只是髓鞘质更厚的人。
人类的髓鞘质比猴子多百分之二十,所以我们可以使用语言交流;因为母乳中还有髓鞘质所需的脂肪酸,所以母乳喂养的小孩智商更高;随着年龄的增大,髓鞘质自动分解,所以大龄的运动员开始退役……我们人,都是运用技能的髓鞘质人。
三大秘技(一)
屡败屡战。屡战屡败。败了更好。
——塞穆尔·贝克特
笔者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开始精深练习一万个小时了。但是本书读到这里,作者还给出了如何专注、大量练习的方法。
先睹为快第一式:组块化。它又分为三个步骤:整体吸收,分拆组块和放慢练习。
整体吸收说的是练习者要对练习的技能有全面的把握。俗话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例如美国同年龄段排名最高的球手卡罗琳·谢,8岁的时候在网球神童比赛上,她发挥出了不符合她年龄的,和费德勒一模一样的动作——单手反手击球,令人叹为观止。这是因为她一有空就看费德勒的录像,年纪轻轻就看过几万次费德勒如何反手击球了,无意识中她就领会了这个动作的精髓。
再比如,原本在美国的鞋厂工作的雷·赖蒙堂在他22岁那年突发奇想,想去做一名音乐人。他几乎是音乐零基础,也没多少钱去专业学习,但是他买了许多大师的作品,在家闭关练习了2年时间,这两年里,他每天都花几个小时练习跟唱。后来他的专辑大卖,人们夸赞他拥有一副得天独厚的好嗓音。但这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吸取了大师作品的精华而成。组块化的目的就是让练习者可以模仿,然后准备超越。
第二步骤是拆分组块。美国草山音乐学校是演奏家的人才温床,学校里的教师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演奏家,他们成功的奥秘就是把长乐谱拆分成小片段逐一放慢练习,而奥秘的核心是慢。这也就是第三步骤,放慢练习。在草山,老师们要求学生放慢节奏练习曲子,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准确性,掌握技能的节奏和形状。
所以组块化的练习就是从整到零、再到慢的过程。第一技在笔者看来是整个三大秘技的核心,它揭示了精深练习10000个小时的本质。
三大秘技(二)
三大秘技的其余两个秘籍都是第一技的辅助。
第二式是重复练习。如果我们让丁俊晖一个月不碰桌球杆,相信他的水平一定会大打折扣,其原理是他脑内髓鞘质的分解会使技能回路的反应速度变慢,精准度变差。
精深练习这一方法很好理解,但是很有可能会误入歧途。因此本书作者告诉大家,并不是时间花的越多,效果越好。
埃里克森的研究发现,技艺高超的人一天的练习量也就维持在3到5个小时,因为精深练习需要练习者处在一个最佳的状态。如果状态不佳,不如不练习而休养生息。有张有弛才能游刃有余。
最后一技是尝试体会。有目标地奋斗才是精深练习的宗旨,在完美和不完美之间挣扎,体会出最良好的状态,草山音乐学校的学生们就是这么跟随着老师练习。在开始练习前,老师要求学生们要先给乐器定音,然后再给自己的耳朵定音,这样在弹错时,学生们才能自己听出来。想要避免错误,就必须一犯错就马上捕捉到它。这样,学生们就能自己不断提高对音感的把握。
同样,任何技能都是在这样体会完美的过程中不断进步。这三个具有实践价值的技能——组块化、重复、体会,组成了我们精深练习10000个小时的核心,完美诠释了由髓鞘质定义的人所需的大量与专注的练习。
注:本文内容整理自“熊猫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