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任何一个工地最重要的管理工作就是安全,安全包括施工质量安全和施工人员安全,保证了以上两个安全也就是保证了施工项目最大的经济效益。
按图施工、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肯定是通往峻工验收最快捷的道路,偷工减料、抄近路走小道,一定是最不经济和最不安全的道路。
质量问题引起的返工会让节约成本的考量化为泡影。市场经济体制下,所有商品的价格都是市场决定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建筑公司拿到任何一个项目都是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和市场偏差很小,没有暴利,却经常为了公司的生存而低价中标,甚至低于市场成本价百分之十以上的价格中标,大国企央企性质的官营建筑企业压力不大,民营建筑公司的压力山大。
建筑工程中标进场后的二次经营至关重要,既然是千辛万苦拿到的项目,如何在施工过程中把成本有效控制,又优质快捷完成项目任务,这是市场对每一个经营人员提出的试卷,业内称为第二次经营,二次经营的成功与否决定了一个项目的成败甚至是一个建筑公司的成败。
中国人几乎都求大求全,不肯下苦功夫到建筑工地上去挖出潜力搞二次经营。中国实行的建筑市场价格体系是参照原苏联的版本,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定额制,各个省自行编制建筑定额,定额里几乎包罗了所有建筑材料和人工费、单价等等要素,定额分为:土建定额、装修定额、安装定额、市政公用设施定额、园林绿化定额等等很多套。
定额制的好处在于,项目图纸出来就可以快速让施工单位进场,不必担心双方对单价和总价的事后争议,因为有定额作为甲乙双方的结算计量支付依据,可以这样说定额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没有这个定额制,我们所有的建设项目峻工至少要慢上一年左右,特别是房地产业的高周转要求,更加得益于定额制。
西方国家的建筑市场价格体系没有定额制,报价定价完全是凭着甲乙双方的经验和协商完成,当然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已经比我们提前几十年完成了,他们需要建造的房屋数量只有中国的十几分之一,所以也不是对建造速度很在乎,再加上高福利待遇引起的低效率,更加让他们建造房屋的速度不温不火甚至心定气闲。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了,市场化的环境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唯独建筑业的计价体系一直停留在完全计划经济时代,这个矛盾真的很难解决,看来只能等我们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彻底结束之后才能真正的解决这个矛盾?
这个现状给建筑业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如何花解经营中碰到的问题,完全看建筑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智慧了,经营人员的随机应变、独立思考最重要。
2,一个建筑工程项目,工地现场仓库的重要性几乎可以决定项目的盈亏与否,及时对工地各班组材料的浪费控制和对采购供应链的查验送货数量质量,都是仓库管理员的职责,日结日清,按天把仓库的各种物资存量和缺项通过书面或者电脑形式上报至项目负责人,防止出现技术性的停工待料现象,以后人工工资只会越来越高,很多时候可能缺了一个小小的罗丝罗帽会误了几个工人半天的工作,进而导致价值上千元的损失发生。
日积月累形成的浪费和损失会拖垮一个项目甚至于一家建筑公司。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节约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并且保持质量的优秀。
建筑业不可避免的已经进入内卷的时代,如何节省采购成本,是项目采购员的最大考核指标,不像项目上的另外岗位要扎根于工地,一个优秀的采购员应该是脚不沾地的跑动市场和供应商,反复对比价格和付款方式,为项目节约成本和提供资金回旋余地。
如何防止采购员的收受回扣,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项目管理者只能以身作则,用薪资和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人格魅力等相结合,防止采购员收受商业回扣的问题。
采购是进、仓库是出,一进一出的把控成功就是把项目做成功了大半,严格的采购和仓管制度建立后,最重要的是工程质量肯定也可以得到保证。当然一切的一切都是取决于项目经理的优劣,一个好的项目经理可以化腐朽于神奇,把一个看似死局的项目做活、把没有利润的项目做成有利润。
笔者见过了太多的失败工程管理案例,一个变革的大时代,失败者和成切者一样对社会影响巨大。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岀状元,看似简单直接的建筑工地,内在包含的管理本质和管理一个大学、一个社会一样复杂艰难,难度决定了高度,否则就不会有这么多人(包括不局限于普通老百姓)如飞蛾扑火般的去做项目经理(包工头)。
3,自从改革开放建筑市场面向社会放开以后,三四十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大大小小数以十万计的建筑公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建筑公司之间竞争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强有力的支持了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
和所有的行业一样,到了一定的阶段建筑业也不可避免的进入了无序恶意竞争的阶段,所有各级大小建筑公司为了生存发展都把销售(接业务)放到了公司最重要的位置,因为建筑市场的特殊性和投资巨大,每一个大小项目都会有各色人物关注、抢业务,争抢项目的承包权一直都是白热化。
建设工程项目公开招标制度的推行,限制了权力对项目的直接无序干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步措施,但是所有的制度都不可能解决人性趋利避害的本质,对利益的追求符合人性。
十多年前开始,社会上出现了一个近乎专业的群体:建设工程项目中间介绍人。一般来说这个群体既不是建筑公司的员工,又不是建设单位(甲方)的员工,但是他们神通广大,对项目的信息和掌握项目控制权的人员了如指掌。这个群体的人员构成往往是原建筑业从业人员、退休公职人员等,目标和目的性很强。项目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取得分为二个来源:1,直接从业主(甲方)处获得,2,从央企国企性质的超大型建筑公司和另外大型建筑公司获得。常规来说前者利润相对更高,后者利润低。
今天我们重点来讲讲这个中介群体,存在即合理,任何行业只要有利益就会吸引人去提供服务换取利益,但是和任何行业一样,这个群体也分三六九等:
第一层的中介人群:内行专业又素质好,按流程帮建筑公司拿到项目,合规操作无后遗症,项目正常推进,各方皆大欢喜,收服务费(中介费)一至三五个点不等(根据项目大小和利润高低而定),他们了解预算、决算、图纸和施工的大概情况,知道预算书和决算书中什么叫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第二层的中介人群:似懂非懂,不一定完全合规的可以帮建筑公司拿到项目,收费心理目标不是清晰,会根据建筑公司的情况提出佣金要求,高低不一,往往会偏离市场正常的佣金支付标准,反过来会拖累项目的正常推进;
第三层的中介人群:道听途说把三转四转的项目,用微信邮箱发得满天飞,最后十有八九介绍不成功,但是各方都只是浪费了一点差旅费招待费和时间,没有大的经济损失和危害性;
第四层的中介人群:开始就会有意识的欺骗施工单位和业主方,不择手段的去达到个人目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捞到钱就行,各方都很容易卷入民事司法纠纷甚至刑事案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