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一种很强烈的欲望,想把过往留在脑子里的事详细记录一下,应该会有新的发现,其实,之前,粗略地写过一点,前几天熬夜补充了一些,可惜又半途而废了,是觉得要写的太多?还是不愿意触碰?说不清。可,我知道,想要看清楚完整的真实的自己,好像这是必经之路,降低要求,先粗线条地梳理一下吧。
从小,在爸爸说一不二的高压下,在妈妈抱怨指责的模式下,我几乎感受不到家的温暖,仔细搜索记忆里的重要他人,想不起来谁给过我无条件的爱,想不起来我可以在谁那儿撒娇……从没见过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爱也是淡淡的,模糊的。记忆中,姥姥(腿摔伤丧失了走路能力)姥爷常年住我们家,他们屋子里有很多亲戚送的礼品,但妈妈爸爸不让我和妹妹嘴馋他们的东西,印象中他们的食品有时候会因为放得太久或屋内潮湿而坏一些。还记得那一天,天气好,院子里晾晒了各种各样姥姥姥爷的食品,琳琅满目的感觉,好诱人啊……
不禁又想起了有关方便面的故事。小时候,天方方便面是现象级的神仙食品。生吃脆酥香,泡着吃,单就辣椒面水就是一种绝美的存在。还记得那年大年三十,去堂嫂家里玩,她做了方便面给大家一起吃,里面放了青菜,香气四溢,劲道顺滑,空气中弥漫着幸福的年味儿。
忽然有那么一天,妈妈破天荒买来了一箱方便面,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喜出望外的事啊,但是,妈妈当然不是任我们随便吃,吃过瘾,她告诉我们,要悠着吃。记忆中我和妹妹会察言观色地安排吃的时间,比如妈妈打麻将赢了或者看她当天心情还不错脸上有笑容时,我们会请示她:能否吃一袋?得到许可,屁颠儿屁颠儿地去拿一袋,然后三个人分着吃。就这样不知道过了多久,还有大概半箱,有一天,我们再去吃的时候,发现,方便面竟然发霉了,只好扔掉。当年的方便面那么好吃,没有上锁,也是可以调皮偷吃的年纪,我们却……我想,大概是我们的心被一把无形的锁锁上了吧?
与做饭、干活相比,从小我更喜欢学习,喜欢看书(可惜当时家里书太少)。我觉得自己算不上聪明,但多少有点悟性,从上学就受老师表扬,不然小时候体弱多病、太过文静的我,估计会彻彻底底地被当成弱智儿童吧。
我自小讨厌争执,幻想每个人都能和谐相处,这让我从记事起就不惹事,与之相随的应该就是胆小怕事吧。记得大概我十来岁时,妹妹和一起玩大的一对姐妹又闹矛盾,吵起来了,声音好大,我不理解玩得好好的为什么一言不合就吵起来了?记不清是不是大人也掺和进来了,只记得我不会跟人吵,更不会骂人,看那个混乱又无力的场面,我靠着墙无助地哭了起来,印象中妈妈悻悻地说了一句:“就知道哭,没一点出息!”
我的“没出息”估计早就刻在了妈妈的脑子里。听妈妈说,小时候的我独自在胡同里玩,被路过的邻居捉弄过;在大伯家(爷爷把使他富甲一方的做月饼手艺传给了大伯)吃月饼时被堂侄女(比我大四五岁)凶过(说我吃了她家的月饼)……我不知道我身上是不是会散发弱者气息,没有家人在场,就容易被当成弱者欺负,经常吃哑巴亏,可不就是“没出息”?
“没出息”这三个字,也曾刻在我的基因里。还记得三年级时,我的一个同桌是男生,一口黄牙、满脸雀斑、一张嘴就异味熏天的男生,他经常无视“楚汉河界”的存在,侵权到我这边。有一次,他欺负我,被班里同村的一个男生看见,邻居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具体的情景早已忘记,但他的侠义心肠却温暖了我一方记忆的天空。后来,我堂哥不知道从谁那儿听说我被男同桌欺负,跑到学校要替我打抱不平,至今仿佛还能看到同桌从后窗逃跑的狼狈身影。后来,我长大了,虽然瘦,但个子挺高,一次,有孕在身的堂嫂赶会买东西,不小心蹭到了路边的烧饼摊,摊主出言不逊,不依不饶,我当即挺身而出,替堂哥当了一回护花使者。再后来,我结婚了,知道老公家里穷,但看中了他的人品、顾家、体贴和上进心,便没对婚礼做任何要求,婚礼寒酸到出乎堂嫂们的意料。好在我和老公通过不懈努力,由结婚时的一穷二白到现在的殷实富足,我们用良善踏实勾勒出了梦想的翅膀,而那些曾在我面前趾高气昂的人,早已不见了踪影。
四年级时,我轻轻松松就做到名列前茅,一学期得好几张奖状,被老师奖励的本子我参加工作后还有,后来被妈妈打包送给了外甥女。那时,数学老师特别特别喜欢我,可有一件事我至今不明白,有一段时间的中午,我一到学校就莫名地趴到桌子上哭,当时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觉得数学老师长得特别像我妈。
五年级,我保持着数学的优秀,语文也上了新台阶,那次会考,我在年级应该是名列前茅,记得班主任说如果不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我可以去参加夏令营的,听起来是优等生的特权,但我也听出来了,我要与它失之交臂,也就没细问。
小升初,我数学满分,语文挺低的,听班主任说她帮我查了查,作文写跑题了。但说来也值得骄傲一下,同村一起上学的十几个人那年只有我自己考上了初中。从此,我开始了披星戴月、独来独往的初中生活,早自习天蒙蒙亮独自上学,晚自习天已黑透又独自回家,每次走到我家北面的那条大路,我都不敢往北看,因为那里有好几个坟头儿,每每装作若无其事又飞一样地走过。后来,住校了,大通铺,卧谈会,简陋而温馨。
成绩好,不惹事,初中班主任也经常表扬我。有一段时间,我早饭后去学校背生物,午饭后写完数学作业就看地理历史,充实又开心。回忆初中,虽没干过什么刺激好玩的事儿,但有和气的老师,单纯友善的同学、还有几个要好的朋友,也算完满。
高中,是我求学生涯中的至暗时刻,学习压力大不说,我从小体谅父母的不容易,高中时省吃俭用到极致,活生生节俭到了自闭状态,在学校长期不买菜,常年吃不饱,每一个月回家一次,我经常会因为初到家吃得太饱而呕吐,也有过几个月不来例假的经历。还记得有一次晚饭后,我看妈妈把剩下的热乎乎、香喷喷的玉米粥“呼啦”一下倒给了我家的狗,便对妈妈说:“妈,我觉得咱家的狗都比我在学校吃得好!我天天吃馒头豆酱,酱豆馒头,都没营养…”我妈当时回的话我至今记得:“要什么营养,把馒头哄到肚子里就行了。”
当时,我因为自己不舍得花钱买菜不好意思和其他同学一起吃饭,也不懂得怎么和他们交往,于是,我把自己孤立出来,没有朋友,没有朋友的日子茫然局促、令人窒息……印象中,曾经因为内心焦虑不安想求助老师而在语文老师和物理老师的办公室前徘徊过,最终和语文老师聊了聊,现在想来,那时的我应该抑郁过,可没有人知道……高考填报志愿,我的标准是学费最低,其实,对于高考没有考到理想的学校我至今仍有些遗憾……但,回头想想,当年能坚持读下来没有辍学已实属不易了吧。
说来也巧,高中我的前桌喜欢问我数学题,和我交集较多,大学,我们竟然不约而同考到了同一所学校,我中文系,她英语系,她年龄比我小,情商却比我高得多,我俩相互依赖,宿舍离得很近,经常找着玩,有时说是一起去上自习,却跑到学校后面的商业街买点瓜子吃吃笑笑就回去了。那时,我虽然早早入了党,看起来很积极,但我对未来并不清晰。大概,我经常忘记辅导员的谆谆教诲:要努力修炼自身的能力;忘记自己在图书馆勤工俭学的日子;忘记学校诺大的图书馆可以成为我心无旁骛修建精神世界的场地……哦,如果带着现在的觉知重来,我会在那里读很多很多的书吧。
毕业前,如愿找到了工作,两个可以留在城市的机会,一个是民办高中老师,一个是公办小学的代课老师,可我最终选择了老家县城的一所当时如日中天的民办小学,好像是因为工资最高吧,后来很快就意识到了什么叫“目光短浅”。两年后,县城举办了一次招教入编考试,小学招11人,初中招3人,我觉得自己更适合初中,就果断报了初中,如愿上岸。第二年,尝试往郑州考编,靠自己的努力通过笔试,但止步于面试,后来才知道,世面上有面试辅导班。忽然想起,那次考试,我妈好像不想让我参加,说我不知足,虚荣——我当即问她“虚荣”的意思,我不偷不抢不依附任何人,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新的生活,怎么就是“虚荣”了?当时,我很看不惯高中毕业的她,把日子过得那么凄苦贫寒却天天在麻将桌上消磨时间,一如她无法理解我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为何还要折腾。她可能到现在也不明白,折腾,是我对现状不满的反抗。
尝试过做一只跳出井底的青蛙,没成功,然后就老老实实地坐在了井底。默默付出十几年,也有过不少让自己惊喜令别人羡慕的小成绩,其实,我的自信也是那几年通过各种各样的比赛一点一点重建起来的。直到2022年决定来上海时辞去了编制。
上海,是我幻想中的教育圣地,也是促我脱胎换骨的炼狱。临近不惑之年,离开自己生活了近四十年的家乡,踏上一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不仅要有勇气,其实更需要智慧。我以为到上海就能看到所谓的素质教育,事实证明,我的理想过于丰满,现实又太过骨感。第一年,民办学校,高强度、快节奏、高压力,从早上6点起床到晚上11点多12点睡觉,上班管别人的孩子,下班管自己的孩子,然后再熬夜备课,马不停蹄,连周末都被用来备课、做题,上海的饭又那么难吃,啊——暗无天日!儿子也因为转学太频繁、上海英语太难,学校作业太多压得喘不过气,我不止一次地怀疑,来上海的决定是否正确。我曾幻想自己生一场大病,躺在医院喘口气,也曾去找校长辞职,校长说本打算让我当备课组长,没想到突然找他辞职,这让他很为难,校长未置可否,奇怪的是,后面的日子我竟然觉得没之前那么痛苦了。庆幸学校和家长都比较给力,家校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只是,课太多,工作量太大,超出预期,初来乍到,有些吃不消。一边教学一边抓住人才引进的机会参加了入编考试,就这样度过了在上海的第一年。
第二年,入编后换了新学校,本以为会轻松一些,没想到压力有过之而无不及,更有新的附加题等着我。感受到了学校对我的器重,我比第一年更用心,更卖力,可当家长掺和进来不是帮忙而是指手画脚搞事时,我无力招架了,没想到的是,学校从来不问我来龙去脉就一次次地质问我,给我施压。是的,没有人管我的死活。这里的人,没有一个关心我是否适应新环境?是否有什么困难?现在竟然要我委屈求全、向家长妥协——家长,不是我的教育合伙人?!学校,不是我的后盾?!我,在孤军奋战,腹背受敌!耳边响起了同事曾经劝说我的话:“韩老师,你不要那么卖力,这个学校迟早会让你失望的!”当时,我还有些不以为然,没想到,这么快应验。顿时,我,碎了一地……是的,未被呵护、没有长大的生命是不堪一击的。我感觉到,曾经的那个我,彻底被杀死。来了个“宁愿不当老师,也不跪着教书”的即兴演讲,毅然决然辞掉了班主任,终于,不用一周七天从早到晚都奉献给工作,也不用为了没有人情味儿的人耗尽我最后一点元气……
我似乎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开始见缝插针投身6Q的学习,与不一样的自己相遇。冥冥中似有安排,那次深度聆听意外听到了源自灵魂深处的声音,跟随仅认识三天的瑾宝蜕变的足迹,结识笑叨,开始探索内在的自己。
在教练的引导下,站在更高的纬度看自己,看事情,仿佛走出了庐山,想说:岭也好,峰也罢,我迟早能看清你们的真面目!异常开心的是,博学多识、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的叨叨教练激发了我重新踏上读书写作之旅,像是灵魂出窍后又附身,我重新拥有了思考能力。相信,经过未来一段时间的自我探索,我终将释放那个压抑已久、丢失已久的自己,过有血有肉灵魂自由热气腾腾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