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书中,萧峰治下是丐帮最鼎盛时期,声势直压少林。也许萧峰从汪剑通手上接班时基础就很好,但跟萧峰的领导力也有很大关系。
萧峰武功强、为人正、敢担责,这当然是在江湖中当个好领导的必须条件。但这不是全部。
萧峰很得人心,特别是很得基层帮众人心。在“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一节,他在少室山一献身,丐帮帮众之中,大群人猛地里高声呼叫:“乔帮主,乔帮主!”数百名帮众从人丛中疾奔出来,在那人马前躬身参见。。。过来参见的大都是帮中的三袋、四袋弟子。。。五六袋以上弟子却严于夷夏之防,年长位尊,不如年轻的热肠汉子那么说干便干,极少顾虑。
五六袋以上弟子不是不想过来参见,只是顾虑多,没有付诸行动。最关键的是,这些三四袋弟子在萧峰离帮时可能不过是一二袋弟子。他对这些最基层的帮众一向是以兄弟之礼待之,没有半分高高在上的架子。
萧峰待人以诚,襟怀坦荡。在杏子林中,四大长老联手叛他,他虽不明所以,但一连扎了自己四刀,以自己之血恕他们叛帮大罪。我相信,即使这四人不是长老之尊,只是普通帮众,萧峰也会自伤以救其命。
因为在他心中,没有尊卑贵贱之分,待帮众上下如一。他可以和一二袋弟子喝酒划拳,也可以和长老们平辈论交。帮众们在他眼中是平等的人,不是工具。
前一段跟一个同事聊天,说起一位老领导。我说:这领导挺好的,当领导后见了我辈还能聊两句。
同事说:这不是最基本的吗?
喽罗们的要求其实很低,领导说几句话、表示一下尊重就够了。
在少林寺前,游坦之使出腐尸毒与丁春秋相斗,一连抓死了九名丐帮帮众。丐帮帮众虽勇不畏死,但也不以为然,有人想:“倘若乔帮主仍是咱们帮主,必会循正道以抵挡星宿老怪的邪术。”
虽然人的身份地位有不同,但个个心里有杆秤,老板对自己怎么样,未必会直接影响到工作态度,但到关键时刻总是有些微妙的差别。只有平时待帮众以诚,关键时刻帮众才会相信你有正道抵挡邪术。
已知夷夏有别,还愿意前去参见;已不是帮主,还能想起他会如何抵挡对头的邪术。这才是真正的威信,不是拳头打出来的,也不是吹胡子瞪眼睛吓出来的,是以诚待人换来的。
说了一大圈,才回到写这篇的由头。
前一段,有个叫“三人行”的节目停播了。节目播了十九年,很多人都看过。我不是想说这节目居然被停了,而是这节目居然做了十九年。
“三人行”的主持人曾回忆说,当年决定做这节目时,有人推荐他,老板问他行吗?他说试试。老板说就这么定了,结果一定就是十九年,节目怎么做老板都不过问。
前一段,近距离见了这老板和他身边的人,其中有几个是从1996年建台时就跟着他。人都是同患难易、共富贵难,当年白手起家时跟着的人过了这么多年还跟着,很多人都说因为他对手下人很好。
故事很多。比如有个手下的孩子得了重疾,他动用个人关系,找到香港卫生界的最高负责人解决问题;比如手下日本“3.11”震后去灾区采访,他动用个人关系,搞来六套防辐射服;比如他到总部时,只要见到一线主持人,再忙也要过去聊几句。
再比如,在一起吃饭,基本到最后一道菜了,他忽然把一个菜转到小编眼前说,“这个菜你还没吃吧。”桌上有十几个人、十来道菜,他能记住一个非主宾客人还有哪道菜没吃,我就做不到。
当然,这些都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但小事有时更重要。所以有人愿意跟他一起干二十年。
有人说,这是管理学上的术,可以学、可以装。退一步说,就算这是术,也有很多人懒得学、懒得装,更何况这也很难装出来。
耶律洪基觉得萧峰是叛徒,丐帮觉得他是异族,但那些一二三四袋弟子们一般不考虑这么宏大的问题,都觉得他是个值得尊重的人,愿意跟着他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