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第五章

我们在带读第四章时,讲到体会和表达感受的重要性,然而感受从何而来,这一章节将带领我们弄清楚感受的根源。

#读#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  2.指责他人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以#

我们知道了去表达感受,可是如果不清楚感受的来源通常还是会导致沟通失败。因为人们会把别人的行为和语言,来归结于导致自己感受的因素。就有可能在说出感受的同时,伴随着指责,从而争吵起来。如果我们能知道,感受的背后是我们自身的需要,那在表达感受的同时,只用带上自身的需要即可。

#致#

看到这一章的时候,我想起了最近一位好友,不止一次的吐槽:老公承诺的17年的出游计划,时至今日未能实现。

我询问了他们的对话如下:

老婆:“你之前怎么说的?17年都计划好的事情,一拖再拖,又不是安排不过来。做事总是喜欢拖拖拉拉,原来我都没发现你是这么一个说话不算数的人。”

老公:“手上工作确实不好安排,我都说了今年一定带你去,你还想怎么样?”

老婆:“我不想怎么样,那你带我去啊!别只会说。”

最终换来了对方的沉默,即使我在后面询问她想什么时间的时候,她还是在埋怨:“他说了呀,今年,谁知道什么时候,等通知呗。”

我又一次重复问他:“你期望的具体时间?”她沉默了,我问她下次愿意换一种方式来说么?她答应了。 于是,我将非暴力沟通里教到的沟通要素,教给了她。

若干天后,她将她与老公聊天的内容和结果反馈给我。

老婆:“我们原计划17年的出行计划到现在还没有完成,我感到有些失望(感受),我希望在今年的五一假期实现这个计划(需要)。”

她告诉我,虽然不能确定五一是否能出行,至少这次沟通没有发生争吵,对方也回答:“好吧,那我现在就要开始计划了,只是工作太多,但我会尽量安排好。”

#用#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环环相扣,我们要清楚的知道他们之间的关联,才能更好的运用。作为这一章感受之外,我们还可以思考一下,平常生活中如果想指责或者批评的时候,我们还能说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让糟糕的情绪不再放大?比如,先试着把“因为你……”变成“希望……”开始。

期待你们有不同的见解与心得分享给大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