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昨天下午,到宏村的时候,正逢天降暴雨,人多车多,吃饭住宿都成问题。就继续往前走,住在距离宏村两公里左右的卢村。
昨天说过卢村,说卢村是安徽闻名遐迩的徽派木雕艺术的极品村落,由当时主人雇用两位工匠花20年时间精雕细刻而成,被誉为“徽州木雕第一楼”。早起,在村中游转,仔细看了古楼木雕,觉得和其它的徽雕也差不太多,可能是我没有这方面的专业水平吧,说不出好坏。倒是村中的小桥流水,颇有几分江南水乡的意思。妻说,再过几年,我们要是老了,就在这里来养老,我说就我们那点退休工资,在这里养老怕是说笑啰。
吃过早餐,就去观赏宏村了。30多年前的八十年代,我到宏村的时候,好像是不要门票的。现在不同了,门票104块。网上听说好像是北京人在承包经营。有了游客中心、停车场、售票厅,安装了摄像头,有专人在村的各个岔口把守,如临大敌一般。本来不太想进,但妻是第一次来,我也想看看30年之后的宏村又有什么改变。我们买票进门,首先映于眼帘的就是南湖,只是昨天下了暴雨,湖水一片昏黄,湖里的残荷还在水中伫立,环湖有好多古老的柳树和杨树,湖中的画桥人流摩肩接踵绵延不绝,这个画桥就是宏村的标志性建筑,广告宣传语就是“中国的宏村”。环湖的堤边及村庄的各个角落,有许多学生和画家在驻足写生,给古村落平添一道风景线。写生的学生很多,成群结队,宏村有,查济有,后面我要说到的西递也有。
穿过池塘来到宏村的近前,跟着免费的导游走进村里,房子都是徽州的传统民居。首先来到书院,导游说房屋结构用料考究,柱子都是使用上百年的银杏树樟树建造成的,不会遭虫咬,也不会结蜘蛛网,这个书院叫“志成堂”,居住在这里的房主希望自己的子孙都能志同道合学业有成光宗耀祖。
跟着导游穿行在像迷宫一样蜿蜒曲折的石板路上,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股溪水在流淌,但沟里流淌的也是浑浊的溪水,我知道这是昨天下雨的原因,平时应该是清澈的。可以见到有人在洗东西,古村落流水系统设计得科学合理很到位,皖南很多的村庄都是这样的格局,有水有堰塘,流水生财聚财,也有风水的说法,这在我们的故乡是不多见的。
来到“敬德堂”,这座明代建筑错综复杂但线条流畅,厅堂的柱子是方形的,房子主要是框架结构,不用一颗钉子用卯榫结构。还有很多的建筑,导游讲解如数家珍,我一时也记不清了,只记得徽州的三雕,木雕,石雕,还有砖雕。但是我看到有很多的雕刻,都是后来的人们修旧如旧的。平心而论,若论建筑的古老和多样性,宏村不如查济。
游完了宏村自然要到到西递,到西递自然要经过黟县古城,不到十公里的距离。说它古老,是据说它建城有1000多年了。县城设碧阳镇,自宋代建为县治至今,一直是黟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现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它背倚东岳山,滨临漳河水,四周群山环抱,清溪回流,风光毓秀。该城旧称“县街”。我们满怀希望地来到县城,却非常失望,城区太小了,驱车环城一周五分钟不到,好不容易问到老城区,却是新修的“旧建筑”,而且还正在建设中,新建的“老街”上空荡荡的,没有游客,也少有行人,我们买了几包当地的土产,到紧挨着的新城吃午饭,品尝《舌尖上的中国》推荐的毛豆腐和蕨菜腊肉,我觉得味道很不错,妻却不太受用。
饭后直奔几公里外的西递。西递在学习宏村,门票也是104块,非常类似宏村的旅游模式。宏村的卖点是徽式民居建筑加南湖画桥,西递的卖点是徽式民居建筑加胡氏大牌楼,连经营的商业模式也复制的几乎一模一样,不过游客少多了。可能是宣传力度不如宏村的原因。但我认为它的地理环境文化底蕴应该比宏村要好,远观西递,青山环抱着绿水,残红落遍浅溪,一片飞檐翘角、黑瓦白墙的村庄,是徽派建筑的杰出代表。
进入景区,跃入眼帘的,是一座峥嵘巍峨、结构精巧,高十多米的楼阁式青石牌坊。据说这是明朝万历皇帝御批的功德牌坊,牌坊的主人胡文光,官至刺史,是西递特独文化最典型的践行人。
过了牌坊,就进入西递村了。西递,因有水西流,又因是古代递送邮件的驿站而得名。传说,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姓为胡,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了聚居村落。
在一条条青石铺就的幽巷串绕下,如入迷宫。特别是那些梁、枋、斗拱、雀替、隔扇、漏窗,以及门坊、门楣上的砖、木、石雕,玲珑剔透、精美无比,深刻地展现了古徽州人文地理、世俗风情。楹联书画,更是显示了西递的文化底蕴。陈设典雅,书香气十足的“玉瑞堂”、“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弟”、“敬爱堂”、“履福堂”等,启示后人、展示儒学的对联书画:“书诗经世 文章,孝悌传为根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更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等耐人寻味。
岁月沧桑,湮没了商贾的车辙、仕途的笑容,湮没不了的,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八字门户、对对象征荣耀的石狮、条条回廊上蕴含事理的字匾……曲曲弯弯,百转千回,徜徉在宏村西递温馨儒雅的氛围里,沉浸在徽派商贾官宦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中。
从西递出来,我碰到一个骑自行车独自远行的老人,老人70岁了,已经出门了20多天,骑行了1000多公里。我们站着在路边聊天,他说他喜欢骑行,喜欢古徽州,喜欢宏村西递,他说骑行在皖南,就像骑行在一副中国水墨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