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的家庭里,沟通是透明的、直接的、核对的、一致的,而在不健康的家庭里的沟通规则是隐晦的、猜测的、不核对的、不一致的。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一个在中国比较典型的问题。性,是很多家庭里的禁忌话题,沟通就是很含蓄的。一个不知所措的妈妈会马上被触动了禁忌,猜测了孩子想问的就是性问题,也不核对,然后叽叽歪歪讲了一大堆,直到最后听到孩子说:我同学都说他们是从广州来的,从厦门来的,我是从哪儿来的呢?一个能够敞开沟通、能够核对的妈妈则会直接这样问:你想知道什么呢?为什么你想知道这个问题呢?
萨提亚认为,在功能不良的家庭里,沟通主要有以下这些不健康的现象:
1.间接和模糊的沟通,而且很少得到澄清。功能不良的交流者谈到一个体验时,可能说的不完整、歪曲或者进行了不恰当的概括。比如上面的例子。
2.扣帽子。把看到的某个现象用某个形容词扣到他人身上。孩子忘记了做某件事或做错了一道题是个现象,家长可能给他扣上一顶“你是个粗心的人”这样的帽子。夫妻中如果有一位周末在家看电视,另一位可能给他扣上“你是一个不上进的人”的帽子。妈妈多说了很多话,丈夫和孩子会给他扣上“唠叨”的帽子。
3.将某人行为的一个部分等同于整个沟通过程。某成员说了10句话,听的人可能就抓住了敏感的一句不放,忽略了其他信息,然后对全过程进行了否定。例如,当一个人在沟通的时候看向别处时,另一个人会抓住这一点信息,觉得他没有注意自己,并忽略掉对方所说的话,进而感到受伤。唠叨是妈妈的一面,其他人可能因为他这个特点而否定了妈妈的全部。
4.夫妻间理念不一致且不协调。妈妈这样要求孩子,爸爸那样要求孩子,两个人的教育理念不一样,孩子就常常不知道该怎么做,在他身上就会种下两个小人相互在脑子里吵架,不知道该怎么做,最后最可能的结果就是:叛逆,我谁的也不听。
5.超理智。如果沟通不加上感情和爱,沟通常常是无效的。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有理无爱,只会伤害关系,加重冷漠。理论过多、情感匮乏是加强沟通中应该尽量避免的现象。
晶智馥宁~润心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