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3年-912年:天下大乱,枭雄并起。
912年-933年:大浪淘沙,英雄无奈。
朱温的之子
前面第10讲重点讲述过朱温众多儿子中的三个,朱温与其儿子之间相互残害。912年,朱温被二儿子朱友珪杀害,一代枭雄就此殒命。913年,朱友珪又被朱友贞所杀。
朱友贞长相帅气,但是“仁而无武,明不照奸,上无积德之基可乘,下有弄权之臣为辅,卒使劲敌奄至,大运俄终。虽天命之有归,亦人谋之所误也。惜哉!”朱友贞的生母是朱温的原配夫人张皇后,受朱温厚爱。朱温曾让朱友贞负责掌管自己的亲兵卫队,后来又封朱友贞为东京(即开封)马步军都指挥使,即开封的锦衣卫司令。
助朱友贞夺权的三个关键人物
朱友贞之所以能够成功发动兵变夺取皇位,有三个关键人物:赵岩(策划者)、杨师厚(支持者)、袁象先(实施者)。
赵岩,即朱友贞的姐夫。赵岩当时掌握禁军,与朱友贞相交甚密。有一天,赵岩来到开封,与朱友贞分析天下时局,认为“只要能够取得杨师厚将领的帮助,就能夺取皇位。没有他的支持,任何人发动兵变都不可能成功!”(杨师厚是当时最重要的一个将领,手握重兵,驻扎河北)。
于是,朱友贞找人去河北找杨师厚,许以重金和官位,说动了杨师厚。之后,杨师厚派人到洛阳,与赵岩密谋。
朱友贞假传圣旨给将士,假圣旨说朱友珪要“调遣各将士回洛阳”,朱友贞揣测朱友贞“真实”用意是“要再洛阳把众将士一网打尽",与将士一起谋反攻洛阳。
不久以后,朱温的外甥袁象先(也是禁军将领)先与朱友贞里应外合,带兵突入皇宫,诛杀了朱友珪。
朱友贞称帝
事定,袁象先遣赵岩传国宝玉玺至东京(汴梁,即开封),请朱友贞即位于洛阳。但是朱友贞很聪明,并没有去洛阳,而是留在了自己的大本营开封,理由是"夷门,太祖创业之地,居天下之冲,北拒并、汾,东至淮海,国家籓镇,多在厥东,命将出师,利于便近,若都洛下,非良图也。公等如坚推戴,册礼宜在东京,贼平之日,即谒洛阳陵庙。"
杨师厚为什么会帮助朱友贞杀朱友珪?
朱友贞夺权有个重点,就是杨师厚此人。如果没有此人支持是不可能顺利完成兵变的,但此人为何愿意帮助朱由贞呢?真为了五十万贯钱?杨师厚,本是安徽人,年轻时在唐东南副招讨使李罕之手下做事,一直是个小兵,也没得到赏识,884年时,李罕之归附李克用,李克用正缺不惧死勇猛之人,就找到了杨师厚。没多久,杨师厚因为什么事逃到了朱温那里,朱温倒是识货,任命其为曹州刺史,经过多次战斗,成功上位,成为后梁最重要的武将。在911朱温讨伐晋王李氏,在枣强之战胜利后,控制河北,让杨师厚驻扎在魏州,防备晋王。在这时,由于杨师厚已经拥有很强大的后梁精锐部队,朱温已经对其有所猜忌,在朱温还没对杨师厚下手时,不成想就被儿子朱友珪给干掉了。
这时候,杨师厚在魏州“积极响应”,杀了魏州牙将,把节度使也罗周翰也赶出了魏州,在这情况下,朱友珪只好封他为天雄军节度使。912年时,杨师厚招募牙军千人,加强训练。而这边,朱友珪是十分想干掉杨师厚的。朱友珪以议事之名,让杨师厚进京,杨师厚的同伴说,不要去。杨师厚冷笑:“我二十多年来帮朱家打天下,没有对不起他们的地方。现在如果不去,不就是证明我有私心吗?皇上是什么样的人,我心里有数。他不会也不敢把我怎么样。”就带着自己亲信大军去见朱友珪,朱友珪也没能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