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纯粹的哲学问题通常是难以回答的,因为它们通常在涉及“为什么”这个问题,包括了除了工具理性所无法回答的问题。(注:马克思·韦伯认为人有两种理性,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工具理性旨在计算手段最优,做的是事实判断;而价值理性关心目的,做的是价值判断。)
“为什么”这个问题很烦人,因为它在目的或者原因发问;相反,工具理性所考虑的“是什么”的问题就很简单,因为它在为已经存在的事物的本质发问。
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会达到对终极问题的讨论——形而上学。
莱布尼茨回答过“世界存在的目的是什么?”,他的答案是:“因为我们的世界,是众多可能出现的世界中最好的一个。”
莱布尼茨的逻辑是:他将“最好”的逻辑视为一把万能钥匙,认为上帝是用它创造了世界。这像不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逻辑,这句话默认了“最好”是这个世界的“本源”。
每当我们为了某种崇高的目标而屡屡受挫的时候,拿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逻辑来慰藉自己的时候,我们也许比我们自己更接近莱布尼茨。
在很多场合下,莱布尼茨把创造世界视为神行使意志的自由行为这样说来,必须通过神的善良才能决定现实存在什么,促使神创造可能的最好世界的也是神的善良。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理由证明为什么有的事物存在而有的事物不存在。
罗素在《西方哲学简史》里写道:“摩尼教徒可以讽刺他说,在所有可能的世界里,现在的世界是最坏的,就连善事都能加重它的罪恶。”伏尔泰写了《天真汉》来讽刺这条准则既武断又滑稽,小说中,可怜的主人公遇到了各种残酷至极的悲剧事件,而他的老师邦葛罗斯一位莱布尼茨的信徒,一直拿着菜布尼茨的名言来解释这一切苦难。这里的喜剧效果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