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经济素养,服务发展大局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借这次读书会的机会,与大家分享我读《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的一些感悟。选择这本书的理由主要有三点,一是书的热度高,二是人的晕轮效应,三是对一些概念的不求甚解。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强调,年轻干部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多读书、读好书、勤于学、敏于思,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同时也指出要结合工作需要,缺什么补什么。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作为年轻干部,尤其是社会阅历面不足、工作经验较少的年轻干部,需要对经济的原理和概念有所理解,需要提升自己的经济素养。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解释了许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展现了很多经济学模型,虽然本人并未掌握他们,也未达成薛教授“让每一个读者都具有经济学思维”的愿景。但是其中有几个重要的理念解释,结合自身的经历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以“常联系”解“信息不对称”之困
信息不对称是经济学领域的以一个重要概念,目前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术语。信息不对称不仅在经济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我们的工作也具有很明显的影响。薛教授认为商品交易过程中要克服信息不对称,主要有质保、延保和收入共享合同三种方式。而本人认为要克服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方式就是“常联系”,即做到充分沟通协调。一是与团队内的“常联系”,做到信息沟通的顺畅。无论是在企业还是政府机关,团队内部的信息沟通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尤其是急事、紧事、要事的反馈,对于领导决策、团队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二是与其他单位的“常联系”,做到信息调度及时。一方面是对相关政策解读的最新动态了解,如(工作案例已删除);另一方面是对工作进展的了解,及时掌握工作进展,从而减少“紧急调度”的频次,做到工作井然有序。三是与服务对象常联系,做到服务对象信息心中有数(工作案例已删除)。
二、以“晓政策”优“政企协作”之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三中全会时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薛教授在其作品中也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之所以取得这么伟大的经济成就,其中有一点就是,政府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充分利用企业家的优势,政府主要是保驾护航,进行底线监管,同时发挥政府应该发挥的作用,即良好的政企协作关系。因此,一方面,作为政府公职人员的我们,要自身“晓政策”。只有自身理解惠企政策,了解各项政策间的内在逻辑和关联性,做到知政策、学政策、懂政策才能真正的指导企业,惠利企业,避免出现惠企政策无法落地现象。另一方面,引导企业“晓政策”,化等政策上门为主动了解、主动应用。今年上半年还在企业工作时,本人主要的工作就是政策收集研判,帮助企业内部合规化,规避因政府和国外公告机构检查不合格而停产的风险,因此,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政府公职人员,除了自身了解政策外,还需要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引导企业、发挥企业的自主性。如今,一些大规模企业已经设立了专门机构研究政府、政策,从而推动其企业合规化、质量化的发展,如联想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比亚迪的政策研究部、大疆的政府事务部等。(后文关联所在地行业发展相关信息,已删除)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与企业交流中逐步引导企业主动“晓政策”,共同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良性发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三、以“强本领”迎“经济周期”之机
薛教授通过作品介绍了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奥地利等几大学派有关经济周期的论述,但未形成其个人观点。但明确的是,我国的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周期波动带来了风险和挑战,但同时也带来机遇。站在个人、一个年轻公职人员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充满信心,通过增强本领,主动迎接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机遇,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年轻力量。一是学习培育自身战略眼光。关注国内外产业发展动态,不断学习充电,以钻研精神努力成为听得懂、看得清的“内行人”。二是学习企业家思维。关注行业发展大趋势,了解产业链条上下游关系,换位思考,以企业发展角度设身处地想方向、思发展,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者”。三是学习经验做法。关注成功经验,认真仔细地学习现有工作模式和方法,总结日常工作错误和教训,努力成为机关工作和企业发展的“服务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年轻干部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在实践锻炼中砥砺品质、提高本领。《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为我们解释了诸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但“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们更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的期望,将这些学到的运用到服务经济发展中去,秉持以“如我在商”的理念,将经济学智慧融入到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