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周日中午12点多被老师告知,1点四十五的课取消了,因为一共5个人的小课,有三个临时请假,两个人学习氛围不好,征求我们两人的建议,取消课程。说是征求,其实是告知。算上这次已经是第二次因为有人临时请假而取消课程了。
情绪:愤怒
信念:支撑我愤怒的信念是:说好的事随时可以取消,不守诚信,不遵守规则。我是一个认真的人,有规则意识,对违反规则的人和事不能接受。周末我也有很多事,但我都要做出安排和取舍,预留出上课时间,因为提前有约定。我从来没有请过假。别人请假就取消课程,对我不公平。
问:为什么生气?
答:快到上课的点才通知,不尊重人。说好的事,随便改变,不遵守规则。请假可以他们视同放弃权益,不能让遵守规则的人一起跟着等。我遵守规则,却要等待不守规则的人。
问:你有多大可能性认为他们临时请假,取消课程,就是不尊重你,就是不守规则?
答:70%。
问:另外的30%呢?
答:我们平时交流,我能感受他们是尊重人的,是讲诚信的。我不能因为几件事就判定一个人是不讲诚信的,不讲规则的。
问:这是什么思维方式?
答: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由一件事推定一个人。
问:老师的解释是什么?
答:他们临时有事,有不可预见的。五个人的课,三个人请假,学习气氛不够。他们拉下课,容易跟不上。我们是一个团队,大家互相包容,学习进度最好一致起来。
问:老师的解释有无道理?
答:有一定的道理。
问:另外一个没有请假的同学是什么反应?
答:她回复无量方便。我还特意查了一下,仍然不明白,方便的话可以向她请教一下。
问:虽然上课时间是大家提前商量好的,都应该预留出时间来上课,算是一种不成文的约定。但对于上课请假如何处理,事前有无具体规定?
答:没有。所以大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问:人应该遵守规则,应该诚信,但是可以不遵守规则、不讲诚信吗?
答:可以。理想和现实就是这样子的,理想不是现实。我们身边这样的事很多,就是我自己也不能保证每件事情上都是讲诚信的,讲规则的。
问:你现在愿意理解他们的行为了吗?
答:愿意。
问:你现在能理解他们的行为了吗?
答:能。
问:你这样表达会不会不尊重老师?
答:我不这样认为。子见南子,子路不说。还还提出异议呢?这本身就是学习的一种方式。
问:现在的愤怒值多少?
答:3分吧。
我已经做的工作:我跟老师明确表达了我的感受,我的需求。我真实地表达了自己,尊重了我内心的感受,我不要受所谓的道德标准所绑架。我这样表达能够承担老师对我的看法吗?这是我必须承担的。从这件事里我看到性格中也有sharp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