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两天刷屏朋友圈的,杜蕾斯给京东做的广告,“你不必…”系列。
真是一碗好大的毒鸡汤,然后取名字叫《你不必成功》。
然而大多数人,就是因为不成功,所以才喝酒喝到胃穿孔,所以才会在意户口,在意奶粉钱,在意父母的节俭。
成功的人,都是请别人喝酒,让别人喝到胃穿孔的。
可还是有很多人转发这条文案,表示“扎心了。”
所有的扎心,都是生活所迫。
其实,既然都放弃了稳定的工作,选择了一秒都不会风平浪静的互联网。
那就应该尽量在这个行业里做到最好。
古话是这么说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我爸是这么说的“去了不好好干,就别去了。”
不要一边工作不思进取,一边抱怨生活没有“诗和远方。”
真正有“诗和远方’的人,都是拼了几年的命赚足了钱出去潇洒的。
假装有”诗和远方“的人,都是在各国民宿,拍完照就开始拿起手机电脑24小时在线工作的。
别在该努力的年纪一心想着安逸,等到大家都退休了你却还要为生活疲于奔命。
那些”你不必…”听听就好,选择了一件事情,就是要做到成功。
2.
记得中考的时候,我爸送我去考试。
在考场门口遇到了同学的家长,同学的家长拍了拍孩子的肩说“没关系别紧张,重在参与。”我爸也拍了拍我,说“别紧张。”但是没说后半句。
我捏了捏手中的文具袋,和我爸说“来考试,就是为了考好的。”
我从小就是这种性格,自尊心强,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最好。
大学毕业那会儿,大家开始找工作。大二的时候跟着几个学长一起去参加招聘会,去之前学长和我说“去见见世面就好,到时候走个过场你也能有点经验。”
但我却默默准备了三版简历,把自己的年级改成应届生。查看了几家参加校招的公司简历,研究招聘启事,明白对方需要什么样的人,自己私下还演习了几次。
上午到下午,把找准的几家公司全部投了一下,得到了三次面试机会。其中两家都在校招结束后发来消息,一家邀请我入职,另一家邀请我参加笔试。
我的目的已经达到,我想知道当下那个水平的自己,是否有能力找到一份自己看中的工作。
在我的价值观里,做的每件事情都是有自己的目的的。
如果不为了拿高分,那我参加考试干什么?
如果不为了得到一份好工作,我参加面试干什么?
如果不为了写出一手好字,我练字干什么?
3.
但在很多人眼里,这样的想法是很可怕的。
就拿练字这件事情来讲吧。
和我一起练字的小伙伴就经常吐槽我,你就不能把练字当成一件陶冶情操的事情吗?
不能。
情操这个东西怎么表现?我问过书法老师。
老师说,练字能让我们忘记外物,专注于笔下的一笔一画。如此便可进入一种境界,放松并得到陶冶。
我觉得这就和刻意练习一模一样,当我全神贯注于笔尖,尝试着去把点横撇捺写的更好看,更流畅,这也是一种忘我的境界。而且在这样的刻意练习之下,我的字进步的会更快速。
反而脑海里一直惦记着陶冶情操,却又琢磨不透“怎么看起来才会让自己显得更有情操?”这件事情,容易分散我们做事情的注意力。
所以练字练久了。
那些冲着“情操’去的,一般字都写的不咋样。那些冲着把字写好看去的,倒是收获颇丰。
回过头再让别人评价,连专业老师都会觉得字写的更好看的人更具有艺术造诣。
首先,至少做到了一件事情“沉得下心。”
4.
有人说,我们这些“完美主义”分子,就是鼓吹“成功学”。真正的成功,本该是“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我觉得二者并没有矛盾。如果你想当一个农民,那就把地种到最好。如果你想做是当一个医生,那就把医术学到精湛。如果成为一个商人,那就做一家让人惊叹的公司。
没有人逼你去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但希望你能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
可是,但凡你想在一个领域内做到极致,获得所谓“成功”。
都是要为此付出代价的,这些代价包括你的时间,精力,还有你必须丢弃的一些选择。
成功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不必成功”的广告背后,其实暗藏的意思是:“你很可能做完了以上所有的事情,还是不会成功”。
但你如果放弃了努力,只知道对着这碗“毒鸡汤”感慨“平平淡淡才是真”的话。
就永远失去了,从底层翻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