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三百二十):此地无银三百两。
北洋六年的夏天,北方大地的紧张气氛,绝不仅是黎、段两人之间角力的硝烟,更多的还有骑墙派的推波助澜,一位掀起轩然大波的角儿也即将登场。是年六月,张勋亲率五千余人的“辫子军”,在黎元洪的盛情邀请下从徐州开拔赴京调停。这位名义上的北洋军阀督军团盟主,更多的还是被心机似海的各路诸侯推到前台浑水摸鱼。此时段祺瑞已经被黎元洪免职,留下各省分兵北上意欲驱黎的督军们,吓得黎元洪到处请人调解。不过就连北洋三杰中的“北洋之龙”王士珍都不敢继任,阁臣之首成了一个烫手山芋。
其后,在徐州稳坐钓鱼台,作为督军团盟主的张勋,似乎成了黎元洪的最后一根稻草。得知张勋带着大队人马赴京,黎元洪也开始怀疑张勋的居心不良。张勋到达京畿后,果然没有先去拜会早已张灯结彩迎其大驾的黎元洪,而是前往紫禁城拜谒已经逊位的溥仪,摆明了是要上演一场不按套路出牌的闹剧。但是张勋有这个胆量以及谜之自信,来源于他对北洋集团一文一武两位元老的自我分析,这两个人就是长江三督之首的冯国璋和威望不逊于段祺瑞的“相国”徐世昌。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逊清持同情态度,同时传统士大夫思想浓厚,特别是徐世昌,在清朝遗老中颇具声望。
但是,一开始对于调解黎段两人之间的矛盾,徐世昌是拒绝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与其心意南辕北辙。在张勋入京后,“徐相国”的雄心和抱负似乎又再次看到了曙光,当张勋前来拜会时,两人相谈甚久,对于张勋力邀其出山,徐世昌提了三个条件。一是给其以清朝摄政王的名义,辖制庙堂全权,二是把他的女儿许配给溥仪作为皇后,三是改革逊清的庙堂架构。张勋回来后把两人会谈的内容告诉了一些随众,其中刘延琛听了后大笑道:“此人真不愧为活曹操。”
最终,刘延琛感觉自己为徐世昌安的这顶帽子很恰当,因为活曹操是袁克定骂徐世昌的一个口头禅,在北洋集团中几乎无人不知,曹操本人将女儿许配给汉献帝,徐世昌正好也想做逊清溥仪的国丈。倒是张勋有了很大转变,此前一直很敬重徐世昌,此次得知条件后,也算识破其底细,发现这只晚清宦海的“水晶狐狸”,之所以一直不愿出山,也就是出山的筹码还不够分量,足以说明其庙堂胃口足够大,因此由敬重的心理转为鄙视。此时的张勋也开始飘飘然,毕竟急得已如热锅上的蚂蚁的黎元洪,打开中华门迎其进城,这是当年宋教仁等人才有的礼遇,而风光入城的张勋,戴着瓜皮小帽,帽子中间嵌有宝石一颗,脑后垂着大辫,身穿纱袍,外面罩着玄色大马褂,脚蹬一双乌缎鞋,简直就是一个不伦不类的大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