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我们没有自己的食堂,教职工大多在学生食堂用餐,一般吃早点和午饭的人比较多。平时里,食堂不提供餐巾纸,老师们自抠。
对大多数人而言,拿人手短,吃人手软,欠别人人情是不太好受的。同事间相互发发纸,联络联络感情,这次你发,下次我来发,彼此相互敬重,客客气气。吃完后顺便用餐巾纸把落在桌上的食物残渣清理一下,人走桌面净,这是以前和学生聚在一个食堂很多教职工用餐的习惯。
后来,学校把学生食堂的二楼改为教职工食堂,从此师生分开吃饭,改善了用餐环境,不用等着排队打饭,而是先进门刷卡再用自助餐的形式。虽然容量有点小,但毕竟有一个教师自己的空间,感觉很好。
教师们有了自己的空间,饮水和餐巾纸免费用,吃的喝的想吃多少,自己打多少。一个新的开始,新局面新风格,餐厅很干净,桌子用浅色合成材料,椅子外面用白色套子罩着,三大排座位,整个餐厅可一次用膳近百人左右。餐厅氛围很好,大家小声说话,恪守自己的一言一刻,严格遵守餐厅用膳的要求和规范。
后来餐厅就餐人群逐渐增多,加之公交车到学校比以往晚了些,职工们赶时间,争分夺妙,过去的相敬相爱渐行渐远,桌面残留物渐多:面包屑,汤汁,纸巾随时可见。桌面用完之后仍是干净的或者弄脏了顺手擦干净的人群渐渐的少了。我有时会想,是时间改变了我们的行为?还是优雅风度在温饱面前不值一提了吗?或者只有在学生面前才特别注意形象?
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成为取悦周围一切的人,还是取悦于自已的内心,忠于自己的人;或者外界和内心渐渐平衡,与世界和谐一致的人。
我想更多的人希望成为第三种人,我也希望成为那样的人。但终其一生,能成为那样的人少之又少。一方面要有得天独厚的秉赋,力揽乾坤的能力;而且情商、智商、逆商和魂商比一般人高;另一方面要善于学习,易于接受新事物,并不断参与实践,不断挖掘和探索新知,不断思考,善于总结。真能做到并一直坚守的人少之又少。
成为第一种人更难,外界千变万化,每天新问题新事物不断涌现,有的有规律,有的无规律可循,所以不断变换自己,取悦外界,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要求我们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时光,随时改变自己,调整自己。
在我们周周,这样的人很多,他们努力成为第三种人,却又过着第一种人的生活,光鲜靓丽,人见人爱,让人羡慕不已,好处和荣誉一样也不错过,唯有不敢面对良心的责问。
他们很努力很拼命,同时也会紧紧握住手中所拥有的一切,不敢有丝毫松懈,已享有很多名声和地位,却还不停地争抢不停地掠夺,不停地占有各种资源。在单位他们自翔为精品和顶梁柱,甚至是一群人的家长。以大家长为中心的作派日益彰显,唯我独尊。一大群人中,只有他对,只有他最厉害。打压别人成了他的法宝,任人唯亲。
一个单位或一个组织,取悦外界的人越多,开始团体可能是欣欣向荣的场景,大家你拼我赶,积极进取,竞争激烈,这种感觉就象一个人身体里突然多了些多巴胺,或内吗啡,让人阳光积极,精神焕发。时间越长,后遗症越明显:攀比荣誉,追求更多外在的肯定,虚伪现状日益明显。这时若组织适当注入新的元素加以引导,内化,比如文化因子,比如与修养相关的内容,与内心丰富的东西加以强化,那么这个组织就会向着有益身心的方向发展。
有什么样的内心,投射出什么样的世界,什么样的世界,教育出什么样的学生。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我希望学校的氛围不是一味的迎合学生,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文化基因,并不断传承。这恰恰是我校当前最缺失或稀薄的空气。
有人劝我不必忧国忧民,是的,一介弱女子,手无缚鸡之力,只有一张有时唠叨的嘴,百无一用的书生气。但我不气馁,不埋怨,不责怪,只要活着,忠实于自己内心的修为,不断取悦自己。成为自己喜欢的那种人,影响学生积极乐观,求真务实是我的余生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