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日,在给女儿带上红领巾的日子里,我也被迫迎来自己人生的重大转折:我辞职了。
这次辞职确实有一丝冲动的意味。
但等自己冷静下来以后,发现辞职对我来说除了收入受到很大影响外,也并不全是坏事,于是我也坦然接受。
可是,对于有点意气用事,又不愿意回到过去,裸辞的我来说,接下来该做点什么呢?这几乎是所有关心我的人都会问的问题,我也在一遍遍地问自己。
回答是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我未来的路在何方,要做什么。但有一个答案我是知道的,那就是:我需要成长。
这7年来,我一直在忙着成功,却忘了成长。现在回头来看,才发现自己搞错了一个很重要的定律:先成长,再成功。
再进一步思考,我发现所谓的成功也是个伪命题。何谓成功?成功的定义是什么?这个都没有搞清楚,就冲着一个模糊不清的目标前进,换来的只能是头破血流,一地鸡毛。又或者,即使你实现了自己的小目标以后,那又怎样呢?无非就是一句:不过如此。呵呵。
但成长却是实实在在的。她是你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明天又比今天进步一点点,哪怕今天我懈怠了,懒惰了,拖延了,但之前每一点滴的成长都还是在那里。她属于你自己。
所以,我打算开一个公众号,记录自己的成长。这是原因之一。
其次,这段时间我越来越意识到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从今年初,我开始意识到成长的意义,于是我开始做了一定量的阅读。但是在每读完一本书(或者是半本书)后,我发现我并不太会读书:每次读书,我几乎都是读着心动、读完激动,过后不动。一本书中的知识过几天我就全忘光了。似乎书真的会白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找了好几本关于如何读书的书籍来看,才知道原来是自己读书的姿势错了。我看的书一般是致用型的书籍,说白了看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那如何用呢?就是要懂得输出。而输出的方式有很多,最好的方式就是写出来。
写作首先是一个整理知识点的过程,只有先读完书,才能梳理出对自己重要的知识。其次,在梳理知识点的过程中,激发自己不断的主动思考,从全盘接受,到辨证思考,再到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最后,看完一本书后,我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产生自己的观点,把它写下来。对,一定要把它写来:这就是思考的结晶。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没有记录,就等于没有发生。所以,我的写作,不关乎挣钱、不关乎成名成家,而是关于我自己思考的记录。肯定会很幼稚,会有偏颇,也会不全面,但是,那又怎样呢?先写了再说。
所以,为了倒逼自己每天看书,我要逼自己每天写作。为了倒逼自己每天写作,我要逼自己向全世界大声说:我,果果她妈,从今天起,每天要坚持写一篇文。至于有没有人看,人家喜不喜欢看,管他呢。先写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