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十二章
第九章 爱是土壤,爱是阳光,爱是儿童的一切
1爱”同我们其他艺木一样,它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好比学医,你不可能生下来就是一个医生,你必须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医生。
2.儿童一切生活的基础和对未来的认识及行为几乎都归结于早期教育,而早期教育的爱是孩子的人格、心智、道德等各方面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因此我认为爱的问题是孩子各方面成长的一个背景。
3“母爱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关心母亲和孩子的分离。”
4.在0到6岁是1分钟都不能停止活动的,尤其是4岁以前的孩子。他的触、抓、握、扭等举动,全部都是他生命发展的要求,是他各方面发展的需要并不是说他开始学数学、学识字才是开始发展心智。这些看似没有什么意义的活动,却是儿童身心综合发展的全部内容。
5让一个生命正蓬勃发展的孩子用心计获取爱是可悲的。
6生活就是这样残,你没有给予,当然得不到回报,你会说:“哪有父母不爱孩子的呢?我船他吃、穿,养他,我心里爱他。”但是,你每天在埋怨他、备他、训斥他,70%的语言都是否定的语言。你当着别人的面训斥他,你甚至在大街上踢了他一脚。家里来人时,你当着孩子的面告诉客人孩子的某些缺点,你不断地以一个成人的角度误解孩子等,这些都不是爱。
7爱是什么呢?“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已益,不动怒…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的等待。”
第十章从爱走向独立
1我们原本想,当我们有了孩子的时候,我们会更爱我们的孩子,我们希望孩子比我们成长得更好,但我们却做不到。因为我们的童年大都成长得不好,那些不好的东西已经作为潜意识积淀在我们身上,我们也在用这些东西对待孩子。
2爱使人独立,独立使精神发展,爱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有了爱,才谈得上独立。
3爱,首先是一种感觉,一种细微的情感,一种心的投向和归属,那投向中有一种安全感、自由感、轻松感、幸福感,一种完整的、被解救的感觉。爱,其次是一种给予的幸福,因为你曾感受过爱,知道被爱的感觉。而给予,就是独立的内涵。
4因为人的整个状态分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只要积极的一面占主导,这个孩子的成长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如果消极的一面占主导,他的人格就会被悄悄地替换掉,他就不可能按照他生命的本来状态去发展,他没有独立,更没有独立成长。
5那些所谓的添麻烦的“老孩子”,既不是正常的大人,也不曾是正常的孩子。
6当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时候,他会对爱人顺从。
第十一章“教”孩子可能就是奴役孩子
1儿童的成长,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在思维上,都是一个趋向于独立的过程,他会沿着这条路不停地走。他为着自已的独立会冒很多险,会进行各种探索。到30岁的时候,就能获得完全的独立,就会把自己所有的一切奉献给别人,奉献给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阻止了他,那么对这个人来说他就没有了自由,也就没有了独立。没有独立,也就没有了真正的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发展能力。
2奴役在多数情况下是一种习性。有些奴役我们做得难以察觉。
第十二章 应该怎样理解孩子
1孩子失去了发展自己的自由,也习得了限制别人自由的习慣。这就是我们成人好控制和压制他人的最根本的原因。我们从未有过自由发晨能会,我们就会根深蒂固地认为自由是有害的。
2心理学家认为,在儿童期间,一是建立儿童完整的人格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另一点就是培养儿童的审美观。审美观建立的好坏,决定孩子从小到大能否远离丑恶和犯罪,也就是说,审美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道德观。
3孩子观察和思考用的时间较长,孩子越小,用的时间越长,观察久了他就有深入,就有洞察。孩子会看透你。长久地观察也是一种专注。蒙特梭利说:“专注是科学家的品质。”一个人没有这种品质不可能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