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可茵看着一地的纸壳箱,正无从下手,突然听到有人敲门。会是谁?刚搬来这个小区还没有坐下,就有人来访,疑惑中一个高声响起:“小李,我是小区的郑大妈,刚看到搬家公司车走,过来看看你。”
“咦?什么时候认识小区的郑大妈了?”可茵看着外面天光大亮,偶有人来往,且看窗前的小亭子里,好几位老人带着小孩在玩耍。于是,可茵开了房门,只见防盗门的纱窗外站着一位满头雪白的老太太,满面红光,笑容慈祥,看着可茵的眼神有端详,有打量。
看可茵还愣在防盗门内愣搜索记忆。老太太哈哈一笑:“以前不认识,从现在就算认识了。刚搬来,还没收拾好吧。”
可茵赶忙打开防盗门,请老太太进来。
“我住你隔壁单元的203,看你搬来了,过来打个招呼,都在一个小区住着,以后有啥事需要我帮忙你就说。”老太太一边看着房间里堆的家拾,一边热情地说。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全民动员中的“北京大妈”?随时关注小区里的新动向,保证进出小区的每个人都不是在逃或潜在的罪犯?可茵想到这,不由地笑了,主动带她各个空房间转转。
大妈也不含糊,不负“小脚侦察队”的美名,边看边问:“怎么就你一个人啊?老公孩子呢?在哪上班?房租多少钱啊?打算住多久?”
可茵一一回答,“老公驻外工作,一般很少回来。还没有孩子。现在我自己住在这。”
“啊。你一个人住两居室,看你年纪也不小了,咋还没要孩子?”
可茵实在不想回答这些隐私问题。她笑着说:“大妈我这也没热水,这有矿泉水,您喝吧?”说着递过去一瓶矿泉水。
“不喝。“大妈干脆利落,“你这还没收拾,我先不打扰你。你忙。”说着大妈竟然拉起可茵的手说:“姑娘,我一看你就是好姑娘,在这安心住着,有啥事了随时去找大妈,大妈虽说有82岁了,但身体还不错,在这小区住了几十年了,哪儿哪儿都熟。”这掏心窝子的话,竟然有亲人般的感染力,一个人忙里忙外的可茵,竟然有点感动了。
02
大妈走后,看着满屋的东西,还是得动手干活。虽说是两个人的家,为方便从一个出租屋搬到另一个出租屋,也没有置办什么大的东西,但就算这些衣服细软、锅碗瓢盆,在两天内一个人打包,一个人拆分,也是很累的。
可茵把一个个的箱子打开,根据物品用途放置到不同位置,慢慢的,看见客厅西面的窗子已经照进了窗影,从早到现在,她还没喝水没吃东西。一心想整理好一切再踏实休息一下,此时竟累得有点坚持不下去了。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家务也不是一下就收拾好的。先休息一下吧。想着可茵就进了卧室,想先把床铺铺好休息一下。就在她把包着行李卷的那层布抽掉时,一只小老鼠从中跳了下来,可茵吓的啊一声扔下手里的布就跑。
可茵最怕老鼠。她站在卧室门外心里扑通扑通地跳,可是茫然四顾,没有别人,还是得靠自己,可自己能做什么,不敢抓不敢打。可茵一个健步冲到入户门口,把里外两层门都打开,想把老鼠赶出门外。她手里拿着一只苕帚再次进卧室,这里敲敲,那里打打,好在卧室里零碎东西还没摆进来,就是一张床一个衣柜,敲了几下,小老鼠从床下跑了出来,一溜烟儿地跑出卧室,在客厅转了几下,竟然又跑进了厨房,可茵跟进去,眼睁睁看着它跳进了她刚套好垃圾袋的垃圾筐里。这时可茵倒是迅速,毫不犹豫地拿起一个塑料盆扣在了垃圾筐上。
小老鼠在里面跳上跳下,但它肯定是出不来了。可茵心里放松下来,可是转念一想,怎么处理这只老鼠,现在她甚至都不敢靠近那个垃圾筐了,更别提拿出去了。
于是她给房东打电话,房东说房间里不可能有老鼠,应该是搬家过程中从门外跑进来的,或者是从搬家公司的车上带来的。不管是怎么来的,房东离这里很远肯定是帮不上忙了。
放下电话,可茵又在房间里巡视了一圈,这儿那儿的敲打家具空隙,怕还有其他老鼠。
好在就这一只。
可是这只怎么办?
可茵突然想到了那位郑大妈,不是她说有事找她吗?那就去找她好了。不爱求人的可茵也是没办法了。记得大妈说她在隔壁单元203,来到203门口敲门。
“谁呀?”里面传来郑大妈的声音。
“是我,小李。隔壁刚搬来的。”不习惯求人的可茵毫无底气地说。
门打开。郑大妈笑容面满:“姑娘,怎么了?”
“我家里发现一只老鼠。我把它扣在垃圾筐里了。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办?”可茵可怜兮兮地说。
“唉,一只老鼠把你吓这样。走,我去看看。”犹如侠客一般的大妈走在前面,可茵小心翼翼地跟在后面。好像是躲在妈妈身后的做了坏事的小孩子。
大妈进屋就问:“在哪儿呢?”
“在厨房的垃圾筐,我用盆扣住了。”
大妈一步跨进厨房,把盆一下拿开,顺势将垃圾袋的口一收,抡起来就在地上啪啪地摔了两下。
可茵啊的一声尖叫,赶紧捂起脸把头扭向别处。可小老鼠那凄厉的叫声搅得她胃里翻滚,哇的一下吐出一口酸水。
“这害人玩意儿就该这样。我拿出去了。还没死透,我去拿瓶开水浇上。”大妈说完拎着装有老鼠的袋子就往外走。还边走边说:“一只小老鼠,看把你吓的。”有几分得意,又有几分不屑。
反正老鼠出去了,可茵也不管大妈如何了,总算自己的心安定下来了。
03
后来,郑大妈经常来看可茵,有时候下班刚进屋,郑大妈敲门就端来一碗蛋炒饭,“我跟你大爷吃不了多少,多做一点,就把你的晚饭解决了。”有时候,会端来两根煮熟的粘玉米,“今天早上买的新鲜的,刚煮出锅,给你尝尝。”
可茵很感激郑大妈,但是又不想欠人情,有时候便送点东西过去,以还人情。
有一次,朋友送来的舟山黄花鱼又肥又嫩,正好郑大妈头天送玉米时的盘子还在,可茵送盘子时便带了一条黄花鱼。
敲门,开门的是一个有五十多岁的男人,可茵笑着说:“我把大妈昨天给我给送玉米的盘子送回来。正好家里有朋友送的黄花鱼,给大妈拿一条尝尝。”
那个男人一手扶着门,没有让可茵进去的意思,只是歪着头打量着她,眼神里有深深的戒备。
可茵有点尴尬,好在这时郑大妈及时出现了,笑着叫可茵快进来。然后对那个男人说:“这是小李,刚搬来没多久,老公不在家,就一个人。”
郑大妈接过盘子和鱼,“小李,这么客气干啥。跟大妈还见外!这是我儿子,你叫大哥吧。”
可茵含糊地喊了一声。这个男人大概跟可茵的爸爸是同龄人。但在这里喊男人的母亲为大妈,总也不能喊他为叔叔。
男人没说话,似笑非笑的样子,退回房间内,坐在了餐桌旁。大妈给可茵搬来凳子,然后拿来一大堆零食,可茵手里都拿不下了,更别提有机会去吃了。
“在哪上班呢?做什么工作啊?”郑大妈的儿子像警察审问犯人似的问道。
可茵心里很不舒服,但是也回答了他。
然后可茵坐不住,便匆匆告辞出来。
一出门可茵就长长舒了一口气。那个男人怎么那么大的敌意?
这个问题可茵是后来才想明白的。
04
从早春搬过来,到了深冬,有了大半年的时间了。冬日的一天,郑大妈敲门来找可茵,没有问这问那,而是直接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来,压低声音对可茵说,“小李,你会写遗嘱吗?你看看我这份遗嘱,你能给我再写一遍吗?”可茵看郑大妈,头发被风吹得很凌乱,臃肿的棉衣穿在身上,让她显得苍老了不少。
可茵拿起那张纸一看,是一份用蓝色圆珠笔写的一份遗嘱。
遗 嘱
郑大成和牛玉兰夫妻的房子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小区5单元203室。夫妻俩决定百年以后,将这套房子留给儿子郑永青,其他三个女儿都不反对。
郑大成 牛玉兰
2012年5月10日
见证人 朱利民
然后看到空白处,是长女郑秀英、次女郑秀梅、小女郑秀芬、儿子郑永青的签名。
签名中虽然有黑色和蓝色笔迹之分,但是显然都是出自一人之手,笔迹是一模一样的。
可茵说:“大妈,遗嘱不能这样立。得到公证处去。或者找三个以上的见证人。您这样立是无效的。”
但是郑大妈好像没听进我的话,“你能帮我重新抄一遍吗?这个是几年前一个老头帮我写的。现在那个老头死了。你不知道,你郑大爷现在变傻了,老年痴呆了。我们都八十多岁了,说不定哪天就去了。想生前把这个房子处理好。省得以后他们争。”
“可是大妈,我即使给您抄一遍,这个也是不合法的。”
“你不知道。我儿子现在住在牡丹园那,就一套一居室,现在孙子要结婚,连婚房都没有。我们大闺女家里有钱,在北京海南都有房子,二闺女一直跟我们不亲,小闺女做月嫂,也能自食其力。我就担心我儿子。”一直精神清爽的大妈,今天有点念念碎。
“大妈。我即使给您抄了。但是我也做不了见证人。我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搬走了呢。”
看到可茵一直拒绝,大妈有点失落地收起了遗嘱,说,“我儿子现在也那么大岁数了,都快没地方住了。唉……”
可茵突然想起那个对她有敌意的男人。也许他一直以来的愿望就是父母百年后自己有一个宽敞的住处,不再一家三口挤在一居室里。他的渴望如此强烈,使得他容不得一点可能的不确定存在。搞定了父母,撇开了姐妹,他每日守着这套房子,把这套房子早已归为己有。一个陌生人,跟母亲关系这么好,会不会有所图?电视里外人骗老人立遗嘱抢财产的新闻可不少。
想到这,可茵感到点悲哀,苦笑了一下。自己还年轻,还不屑于去做这样的事,即使是亲生父母的房子,她也没希望据为己有。她还有干劲儿,还有希望。
可是,可茵转念一想。万一自己到老也无片瓦遮身,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年纪,上有老下有小,如果有这样一套房,会不会也把它当作救命稻草,作为人生最后的安稳之所。
每个人都能激情满怀,但现实用它粗粝的大手日复一日地抚摸着你的激情,会不会有一天,一切都归为寂静,只能随波逐流,随遇而安,逮着机会就抓,不管公不公平和不合理?
05
没多久,郑大妈的儿子就搬过来跟爹妈一起住了。
再后来,郑大妈来跟可茵告别,说他们老两口要搬走了,这套房子给儿子住了,儿子花了几十万在偏远的郊区给他们买了一套小产权的房子。“唉,我们老了,在哪住都一样。但他们不一样啊,他们住在城里方便。”
可茵想问遗嘱的事,但是还是把话咽下了。两位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开心过几天就好了,死后,管他们打个人仰马翻呢,都是他们的事。人死如灯灭,再多的不舍和不忍,再多的不公和不平,都没有意义了。
让活着的人继续折腾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