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想到太阴篇,就浮现出两个字“虚寒”哈哈。从经络上,太阴经有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想到昨天脾气不上转,造成气短的情形,人体真是一部有意思的仪器。今天还是继续剩下的出现在桂林本中的太阴篇独有条文,会有我好奇的胃疼问题吗?期待哦。
接着昨天的人参白术芍药甘草汤,讲到脾胃类的药,加一味芍药,会让药性被人体吸收的更好一点。如中焦寒的人容易鼻子过敏,用附子理中汤的时候加芍药,会让热药的药性更容易被吸收。芍药是有吸力的药。芍药会让药性往里走。如桂枝加芍药汤,就是太阳表邪内陷太阴出现肚子绞痛(太阴篇279条)的情形,把发表的方剂转为打内战了。
【10.22】太阴病,不下利、吐逆,但苦腹大而胀者,此脾气实也,厚朴四物汤主之。
厚朴四物汤方:厚朴二两(炙) 枳实三枚(炙) 半夏半升(洗) 橘皮一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脾气实”:不是真实而有便秘,也不是真虚,相对而言,在这里更多的指的是脾气塞住了不通,要用行气的药把这个气打通。也有可能是有痰饮,所以有加半夏。
这也是一个家常好用的方剂,一般情况在仲景爷爷的药法里,胃胀的时候用枳实,肚子胀用厚朴,那整个肚子胀气来,厚朴和枳实都用。橘子皮把气往下降,通气行气。
【10.23】太阴病,不吐、不满,但遗矢无度者,虚故也,理中加黄芪汤主之。
理中加黄芪汤方: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 黄芪三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阴病,不吐,不胀满,就是老要上大号,大便偏稀,频便的节奏,是脾胃虚的缘故。肠胃道机能整体补强是理中汤,而这个人有很明显的运化上面的气虚问题,所以加黄芪。人参补的气是介于气跟津之间的那个比较阴的东西,补的都是钻到五脏不会动的气,而要补运化的气还是黄芪快,JT说黄芪是中药里面补气药的帝王。
理中汤适用于:
1、 脾胃虚冷。如冬天会吐血,理中汤可以止血,干姜可以让血管通,血栓通了后血会归正位。
2、 容易手脚肿,脾胃主四肢。
3、 适用于泻心汤证和吴茱萸汤证的反胃吐酸水,胃胀满等,都是理中汤体质范畴,可以先用理中汤解决。
4、 治疗逸病。这个人手脚冰冷,累累的样子,是脾胃行于四肢的气不太够力了。
5、 呕逆,吐酸水,可加半夏。
加味理中汤,还可加附子。肉桂。黄芪。茯苓。
6、 口疮。先看有没有血虚,有没有睡不饱,血虚先吃当归补血汤。如果没有血虚,而且每天生菜水果吃很多冷饮喝很多的人,那就是脾胃寒,热气被逼上来,适用理中汤。
7、 糖尿病,中焦虚寒造成血糖不能归位。通过抓太阴的主证,脉是不是塌塌软软的,消化力不好。
【10.24】 太阴病,欲吐不吐,下利时甚时疏,脉浮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炙)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属于太阳病内陷太阴的状况,又还没有完全陷进来,邪气还挂在太阳区块,好像是要进来不进来,要出去不出去,所以往太阴这个地方跑的时候,就会想吐,要拉肚子,可是身体元气有一点想把邪气推出去,又会往太阳区块跑了,然后又不拉不吐了,就是这个吐和拉的感觉是一下一下的。然后脉象又是浮的,说明还在太阳区块,又出于要进不进,要出不出的情况,所以脉会涩。所以我们要把太阴的邪气往太阳推,就要先去掉芍药,解掉桂枝汤往里的药性,全部都往外推,那么太阴本身需要补强脾胃的吸收功能,运化机能,但是这个情况又不是完全的中焦虚寒的病,还挂在太阳区块,所以不用干姜,就加茯苓和白术就好。
这个方剂的意义,是太阴病比较标准的逆流挽舟法。与桂枝去桂加苓术汤相对存在,主证是胃这边觉得闷闷重重的,尿不出来,后脑勺发僵,看起来像太阳病,脉也浮,但是实际上是胃的水吸不下来,所以整个水路都不通,所以后脑勺才发僵。这是一个看起来有一点像外感样子的里证。
【10.25】太阴病,吐逆,腹中冷痛,雷鸣下利,脉沉紧者,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方: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一条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知道了,在太阴病里也会有少阳区块的问题,就是因为少阳区块问题,也可能克到脾胃,木克土。但是从症状看,是蛮标准的太阴病,所以从脉象可找到辩证点,“脉沉紧者”,标准的太阴病的脉是沉的松的软的塌的,而沉在底下的脉竟然还勒出一条,那就是克出来的太阴病,主要问题还是在少阳的肝胆问题,属于肝胆乘脾胃的问题,太阴病之中的柴胡证。因为太阴是一个湿气重的虚证,所以要用茯苓白术抽水。
太阳病中可以有少阳,阳明病中也可以有少阳,这个少阳联系到的时候,都要从少阳治。
【10.26】太阴病,有宿食,脉滑而实者,可下之,宜承气辈;若大便溏者,宜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
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方:厚朴三两 枳实三两 白术二两 甘草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宿食,肚子里面有一兜脏东西,通常会有一点发热的调子,所以滑脉,把起来脉还蛮有力的,又滑又有力的脉,代表这个人的肠胃还算有能量,所以以赶紧拿掉脏东西为优先,可以用承气辈。如果这个人大便稀,就要用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
今天的几个方剂又都是感觉好实用的呀,脾胃乃后天之本,确实有蛮多情况在生活中会遇到的,目前我也没能完全记住,但是有了个印象,如有这方面的案例再来这里找方剂啦。今天最大的收获是看到太阴和太阳,少阳可能出现的关系,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