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会放弃孩子,我们又怎么能轻易放弃自己呢?
原文链接
看完以后,很感动。因为妈妈没有放弃孩子,哪怕治愈的希望已经很渺小。这也让我想起一个故事,一个朋友告诉过我一个故事,关于爸爸妈妈没有放弃“溺水”的孩子。
曾经,有一个溺在水里的孩子,既不想沉下海底,也不想爬上岸。这个的孩子的父母,花了很久很久的时光,终于让孩子幡然醒悟,意识到在海里的抉择是极其错误的。自从认真意识到问题的孩子,就想要改变自己;说说改变,也同样害怕改变,孩子不知道应该怎么改变能够让父母开心,只希望父母能够开心,也期盼看到自己的进步。
这孩子心中一直有一个秘密,因为不敢说,一直拖,也就是这个事情让孩子在海里“漂泊”了很多很多年,直到真的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父母失望是肯定的。孩子说自己错了,很懊恼,也很后悔;拖到现在才袒露自己的问题,很抱歉让父母失望了。
以前,父母说了什么都会极大的波动到孩子的情绪;这次,我想这个孩子应该真的长大了,彻彻底底的成熟了。孩子没有去做任何极端的事情,只想着如何努力,因为孩子知道,只有能够看到的改变才是真的。
自己的路得自己想,没有人会为你的生活寻找答案。
人都会犯错。重要的是,犯错以后该怎么做。
人无完人,重要的是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然后思考以后怎么做,这像不像朋友告诉我的故事是不是很相似?我感觉一切都是有联系的,今天微信读书弹出来了一句“《读者》2024.2已上架”,我不记得我订阅了,后来想起来看2023.1期的时候我点击了订阅,以前还有《意林》,《故事会》,反倒是现在似乎只愿意看《读者》了。
你必须专注于你可以改变的事情。
不要想着那些很遥远的目标,你必须专注的找到自己目前最可以改变的事情去操作,去改变,去提升。这个也和上文的故事有链接,如果无法直接达成自己的目标,那就一点点来,从你可以改变的着手。
如果我们自己走到生命的终点,我们希望被他人如何评价?又想以何种方式告别这个世界?
视频里的文字温柔细腻,描述的真的让我都想动动笔,考虑一下我自己的终点是什么样子的呢?
「视频」
萧伯纳说:“沟通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想当然的认为已经沟通了。”
一个人想表达的,可能不是你理解的。我们要注意和沟通方的情绪,事实和期待。
“吃灰”
这个词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那些事,用不完的本子和空白的习题册。我现在不会让任何一样有用的东西吃灰,因为没用的已经被我断舍离掉了,有价值的才值得被留下。
自助晚餐于17:20开始,21:30收餐。
自助晚餐时间不得晚于17:20,收餐不得早于21:30。
这两句话意思是一样的,但是改变的理念是巨大的。你能感受到吗?
一位想要点松饼的顾客在一家很大的餐厅中就餐时,问服务生是否还有松饼的时候,服务生表示没有了。顾客表示很诧异,去询问了一位看起来像主管的人,“松饼没有了吗?”
你们猜猜回答是什么样的?
“是这样的客人,因为点松饼的人很多,我们需要重新准备材料,请问您能等20分钟吗?”
“我很乐意。”
看到这里的你作何感想呢?怎样沟通?沟通的规则?什么观念?服务业需要保证顾客Services的满意度。
“您知道…..?”
“您知道这是什么吗?”
“您知道我们一年的销量有多少吗?”
“您知道我们请了谁来代言楼盘吗?”
Vs
“您一定知道….”
“想必您知道….”
“可能您听说过….”
相比之下,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这不仅仅是句式转换的问题,更反映了一种销售理念,就是一定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尽可能地让客户觉得与我们交谈的过程是一个愉悦、享受的过程。化赞美于无形,在不知不觉中让客户心旷神怡、如沐春风,乐于与我们交谈。
既然我还不会沟通和说话,所以我要继续努力。
关于这点,想必读到这里的小伙伴一定感受到“你知道…?”和“你一定知道…”的区别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