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个工作即将满一年的移动产品经理的碎碎念,旨在总结过去,以更好的前行。
曾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总结产品经理的层次:最高境界如张小龙般决策整个产品,最末如芸芸众生,不假思索的将领导的想法画成流程图和原型图。
空中MBA 是我接触的第一款移动产品,彼时的我只在1.0开发中负责安卓版的白盒测试。第四个版本1.6开始(版本号的大跳确实是一大槽点),我全面负责产品规划、交互设计、内容运营、测试和用户反馈收集。4月中旬项目重启至今(内容停更了几个月),它已经是团队表现最好的一款产品。最近,领导对产品提出更多期望,特别强调调整开发需求的次序和更早的商业化尝试。此时的我,在沉淀近一年之后,也想向产品经理的更高境界迈进。在这里,将我对产品的思考琢句成文。
1.需求,从哪里来?
从渠道来源上看,需求可以简单分为:
内部需求:产品愿景、追赶竞品;
用户需求:使用反馈、运营数据。
实际上,移动产品的需求几乎全部应该来自用户,即产品主要用户群体的整体需求。所谓商业化,就是在产品主要用户群整体需求中挖掘出盈利点。它不仅体现在用户反馈和运营数据,更从根本上决定了产品走向。
结论:在移动产品工作中,不应割裂内部需求和用户需求,顺之者未必昌,逆之者必亡。
2.需求,哪个更重要?
本段部分内容参考自腾讯 CDC《在你身边,为你设计》。
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是用来全面测量整个国家经济系统和各商业模式满意度的宏观模型。
在移动产品领域,用户即顾客。以空中MBA 为例,我们将感知质量分为性能、功能、内容、界面、易用性、易读性和个性化等七个维度。我们假设:产品感知质量的综合表现,决定了用户满意度高低。
我们赋予每个需求重要度和用户满意度两个属性:
重要度指该需求与产品愿景的一致程度,越一致则越重要;
用户满意度指用户对感知质量的满意程度,感知质量分为性能、功能、内容、界面、易用性、易读性和个性化等方面。
至此,我们得到需求二维矩阵。
结论:在移动产品工作中,重要度高且用户满意度低的需求应优先开发。
3.现状与愿景的距离
由于产品初期对用户需求把握不足,造成产品现状与愿景之间的距离。这是初创团队经常面临的问题。接手空中MBA 项目后,我计划以两周提交一个版本的节奏于2.0完成产品整体转型,并在转型过程中坚持两个原则:
核心功能要有节奏的先行
从闲暇阅读类应用过度到学习社区类应用,涉及内容建设、学习类操作和社区类功能三大部分。其中内容建设是基础,学习类操作是辅助工具,社区则是用户学习操作积累的自然结果。具体需求可以提前,但不可以整体跨越。
用户是一切的基础
产品转型过程中,我仍然强调用户的重要性。这体现在推出一个新功能,必须在之后开发的两个版本中优化一次,以保持用户体验。
4.来自用户的好人卡
有用户曾对我说:
你们是公益的么?真是大好人!
收到用户的好人卡后,我觉得是时候考虑产品的商业化了。虽然不便阐明空中mba 的商业化思考,但目前国内非游戏类免费应用的商业化途径无非三大类:广告、增值服务、引流。
此外,在商业化思考过程中,一定要清楚的认识到你所发掘商业化途径是盈利点还是阿喀琉斯之踵,不能为了短期盈利而伤害用户。引用英语学习社区扇贝网王捷在知乎对“扇贝网的商务模式是什么?”的回答:
我们很早之前也考虑过广告模式,以网站流量和PV,如果简单粗暴的上广告,早就可以赚钱了;但是发现各种联盟乃至Google Adsense能给的广告内容都和网站服务不搭,或者和我们理念相悖。譬如我们强调学习就是有效的坚持,但是网站上如果出现“3天掌握10000单词的神奇方法”,这就是打自己脸;另外我们也希望给用户提供一个可以排除干扰学习一两个钟头的环境,因此也不能放各种需要点击的广告再把用户带沟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