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由于上班和家里有事儿,再有就是好多次咨询展示都排到了白天,所以有资格也没有办法参加,甚是遗憾!为此也给自己无数次的做过心理建设,所以这次为了参加把一些家务直接甩给爱人,哈哈,这种感觉也不错!
首先具体化是让事情的脉络或者说是咨询室里的真相更清楚明白、收集资料、建立关系的过程!当然刘老师的咨询展示建立关系这一层就省了哈!那在叙述的过程中什么时候就可以去推动咨询的进展了呢?假设问句更多的去寻找目标或者是期待的情景样子。其实在这个环节自己会经常有情绪,如果被超过三次的询问不同和期待时内心就会有一丝不舒服冒出来,自己反思可能是儿时妈妈刨根问底的询问留下的后遗症,还有就是自己有被强迫的感觉,所以自己做咨询师时一般只会停留一会儿,不会持续的追问,也许这也是自己需要成长的地方。在这个环节刘老师并没有刻意强化目标,通过找不同让来访看到自己期待的样子,心中有画面也许就可以了,也没有去过度关注老师在这中间表现的不自信,不过有共情,看到老师的纠结,这是自己看到过展示里为数不多的摘述(我自己认为的)。所以在这个环节自己感觉到老师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力量还没有太多提升。寻找例外时感受到我们不能只盯着这个单一的问题去找例外,要把相关和类似用起来,因为有时候问题的例外发生里也有别人的因素,那这个例外里自己的能力就会有折扣,记得黄皮书里复学孩子里妈妈的帮助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孩子看不到自己的力量!那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把目光散开,只要是可以提升自信的都可以,今天感受到了什么是迁移!最后的小小的时空对话感觉特别完美,技术是为咨询服务的,并不一定要完整无缺,信手拈来的轻松更让人耳目一新,较之单纯的问话更能引起来访的思考和真实的情感体验,那么感受和收获也将不同!还有一份体验是要把不同和感受向不同视角,不同深度,不同层面扩展,去扩大知觉,所以有时候的持续追问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于非口语部分自己往往观察的不细,但记起一位老师曾说过的,即使我们面对的是屏幕,也要把我们的态度完美的呈现出来,因为世界是有感应的,屏幕那头的人是可以感受到的。由此自己想起当自己在思考问题或者是进入深沉的叙述状态时是不看自己面对的人的,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想起一句话这个世界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一切都是自己的呈现,多么符合焦点所说世界是自己构建的!
最后感觉不是每一位来访者都是具有很强的反思和觉察能力的,所以如何去打破来访的叙述,推进咨询进展,其实也是因来访而不同吧!也许有时倾诉对于他来说较之思考更需要,因为现实生活中想找一个可以全身心的倾听自己的人是那么的奢侈!还有我们也可以在最后结束时询问“你今天所说的这些事情里,你觉得我们先从哪儿聊起更能有利于目前困境的解除?”“你今天叙述的这些事情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你今天一吐为快,我没有过多的介入,那下次咨询你期待我有些什么样的调整或者是你也需要做那些调整可以让咨询有更深的推进?”
关于接纳,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自己更关注的点儿是让我们的行动呈现的理由,一些意识之下的东西有时真的不是我们想做就可以立马做到的,这也许就是知道和做到之间的距离吧,所以对于当下这个自己去更多的接纳,然后提升自己的能力,修炼专业素养,不纠结不内耗!凡事没有定律,适合自己的度就是最好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