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上一颗米粒大的小红点,会使人致命,这你能相信吗?而这件事恰巧就发生在我身上。
都说对于癌症患者,5年是一次大考。我从2018年3月确诊肺癌以来,今年即将迎来人生的这次大考。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次大考差点让我截肢,甚至差点危及生命。
2023年2月22日晚上,我发现左手小指头手背有点红肿压痛,继而出现脱皮。
这种情况在之前出现过多次,主要原因为更换肺癌靶向药时导致的副作用,一般过几天就会自愈,我就没怎么在意。去医院开了点外用药涂涂,想着过两天就好了。
谁知这次红肿非但没有好转,还一天比一天严重。到了第4天,我的整个左手已经肿成馒头了,一动就钻心的痛,并开始有分泌物渗出,红肿,疼痛的症状由指尖向手背、腕背,上臂处逐渐漫延转移。
看情况有点不妙,我赶紧打电话给在医院工作的儿子。儿子和媳妇马上放下手头的工作赶了过来,看到我的状况后,他们当即决定,送我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做进一步诊疗!
当时我们没有提前预约,也不知道应该看哪个科室,但病情十万火急,一家人顾不得那么多,开着车就朝温州出发了。
在这里,我首先要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急诊分诊服务点一个大大的赞!
正当我们一家人像无头苍蝇一样来到温附一急诊处,接诊的护士了解病情后,建议我们先去皮肤科看,但皮肤科医生看完后,认为不太像普通的皮肤病,建议我们马上去手外科找专家会诊。到了手外科,和分诊台的工作人员简单说明情况后,工作人员当即帮我们约了手外科的专家王健主任。
于是,到温附一不到半小时,我们就来到了国内创面修复领域的顶尖大咖---王健主任的诊室。
王健主任认真询问了我的病情,仔细查看了手部的肿胀情况,立刻提出两点处理意见。第一、马上住院;第二、尽快安排手术。
听了王主任的意见,我们一时还没缓过来,不是简单的皮肤红肿吗?为什么要住院,还要手术?
后来我才知道,我得的是“急性坏死性筋膜炎”。这个病是由于细菌入侵引起的软组织感染, 由于发病隐匿,进展快,致死率极高,在病情危急情况下,致死率达15%—25%。如果再迟一两天过来,我可能就要面临截肢的危险,甚至危及生命。
就诊当天我们就住进了全新的创面修复科病房,王健主任马上联合科室骨干力量,与杜胜虎医生和李培丰医生一起,同时邀请皮肤科,感染科医生前来会诊,为我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
第二天给我安排了首次手术,先在左手掌开一刀,清除相关的不良组织并进行抗菌消炎。一天后又安排了第二次手术,在左手背再开一刀,进行进一步的清理。经过近一周的紧张治疗,手臂的感染终于得到了控制,肿胀开始慢慢消退,我的手总算保住了!
感染控制住后,就开始创面的修复工作了。除了常规的换药和清创,王健主任团队还为我的创口用上了“化腐朽为神奇”的“黑科技”-生长因子。这是温州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带领团队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开发的成纤维细胞,据说创口与创面愈合的时间比传统治疗方法可以平均缩短1到3天。
经过温附一创面修复科全体医务工作人员的精心治疗,36天后,我终于迎来了出院的日子。在医生的建议下,我目前每天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左手的伤口已经基本痊愈,功能也在逐渐恢复中。
下面这张照片记录的是我在出院后,第一次用手术后的左手端起碗吃饭的情景。别看这小小的一个动作,在一个月前是根本不敢想象的。看着照片,回想起这一个多月住院和手术的经历,我不禁热泪盈眶,感慨万千,也让我倍加珍惜每一天,珍惜和家人相聚的每一刻。
最后,再次感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面修复科,感谢王健主任、杜胜虎、李培丰医生及团队所有医护人员的辛勤照顾!
谢谢你们这群“神奇的创面修复师”,用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精心修复着我们患者的每一寸肌肤,让每一名患者可以更加有质量,有尊严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