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上吃饭的时候,我说弟弟和爸爸越来越像,弟弟很不高兴。
原因嘛,自然是他一直不怎么喜欢爸爸。他觉得爸爸剥夺了他童年的乐趣,所有回忆中的童年都是充满着心酸的。吐槽,永远都是吐槽。
比如,爸爸不允许他做手工玩具,觉得他不务正业;爸爸烧陶的时候,他很好奇地挪开了土窑的口子,被狠狠的惨打了一顿;爸爸不允许他上山爬树,结果他从树上掉下来把腿摔折了。爸爸生气极了,不管他……如此种种,他觉得自己童年的好奇心,求知欲全都被爸爸扼杀掉了。
可是他不知道,他真的和爸爸好像,而且我分明觉得他渐渐地变成了爸爸的样子。
吃饭时总想喝点儿酒啊,老是喜欢评判别人啊,总是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幸福啊……
他转过头问我:“姐,你说他为什么要那么对我们啊?难道生孩子就是为他服务的吗?”
我说,人都是从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当中学习的。你记不记得我们小时候爸爸也和你现在一样。
家真的是心灵的巢穴。原生的家庭,就是情感的根,生命的根。
我自己也何尝不是这样,家庭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影响着我的思想,我的行动,我人生中的每一次选择。虽然我从不像弟弟一样抱怨生活,但我时常感觉到我对待女儿的方式跟妈妈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可能正是源于如此,在做妈妈的这几年里,才拼命的想要从书里寻找答案。读的书越多,越发现所有的书里都强调一点:教育孩子之前先教育好自己。
我们对待孩子的管教态度,取决于原生家庭是如何塑造我们的。现在,我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这,常常让我觉得惶恐。我得对我自己的孩子负责。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很好的妈妈。不停的反思,不停的修正,自己身上的问题真的是很多。这些问题常常让女儿难过,我常常觉得自己是这样与孩子的过程当中,不停的修补自己。
这一周孩子的作文是写敬佩的人,她居然告诉我说她想写我。我很吃惊啊,我有什么值得她敬佩的呢?我一直觉得自己没有做好榜样。没想到她说她佩服我努力改变自己。每天早晨她听我背诗经,每天晚上她看我写日记。原来,说了那么多话,远远不及你做的小小的一件事影响更多。
童年不会再来,我还有几年的时间守护女儿的精神生命。趁她还需要我,我可以用心地去爱。
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身体力行,才知道怎样给孩子更多的爱与耐心。孩子是从父母这里学习的,孩子是从家庭中学习的,这个学校需要我倾力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