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到一位学长的分享,说是她五岁的孩子去打了爷爷,她没有去打骂和责备孩子,而是每打一次她就对着爷爷鞠躬道歉,她的这一举动把孩子给愣住了。
我听到这个分享,感慨万分。都说十二岁之前孩子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以往我们看到孩子做错事儿之后,可能第一反应就是批评、教训孩子,更有甚者,直接吼骂或者上手打一顿,换来的是自己的一顿生气和孩子的哭闹,从此也给孩子落下了很多不良习气的影响,认为生气、打骂的方式是正常的方式,而现在通过学习之后,发现这个方式不叫爱,而是管控,认为孩子没按照我们去说的做而恼怒。真正的爱孩子是在孩子做了不合道的事情的时候,不带评判情绪,不是直接批评和责备,而是以身作则告诉孩子要承担责任,改正错误。这位朋友的处理方式就很值得我学习,首先是没有责备孩子,这样孩子情绪上不会有反抗,其次是教会孩子承认错误,这种承认错误不是用嘴巴说:你给爷爷道歉。而是通过身体力行方式,自己鞠躬也爷爷赔礼道歉。这就告诉孩子:你做错了,但不是你的问题,而是妈妈的问题,妈妈没教会你,现在妈妈就以身作则告诉你应该怎么去弥补过错,以后不再犯。从孩子看到她这个举动愣了一下就说明,这种方式已经在孩子心里种下了种子,这种传达信息和教育的方式肯定比责备和打骂对孩子的影响更积极正面,同时也更容易走心。
我想起上次我家里发生的同样的事情,那会我就没有处理好,采用的就是大声责骂和厉声制止的方式,最终就是换来了孩子的大吵大闹,孩子被先生当众拖进房间教育。如果当时我能够有这样的觉悟和处理方式,我相信对孩子的影响应该会更好。不过我跟自己说,慢慢学习,慢慢进步,不要懊恼,今天学到了,以后就用起来,一定可以越来越好的。孩子的教育在于日常的润物细无声,在于每一件的小事情之中,我学一句用一句,一定会越来越好。
文中提到的学长原型来自于一璇文化会员践行圈子分享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