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美文的价值错位在哪里?
大民
有一种短文流行了至少10年,我们叫它“小散文”,也有叫做“读者体”、“心灵鸡汤体”。我经常收到这样的好文章。今天,有个老师满怀热情地又推荐给我一篇歌颂亲情的“美文”,并且推崇备至。这文章的故事是:贫苦的老夫妻,为了孩子回家寒假回家过年能够享受烤火炉子带来的温暖,提前一个月到路边捡煤块。一个运煤的军车,每天都开车路过那里,都看见那对老人。司机小战士因为想到了自己也在农村的父母,也因为一点善心,就故意把军车开得摇摇晃晃,让煤炭多洒落一些,让贫苦的老人多捡些回家……
我却觉得这故事有点别扭。别扭在哪里呢,我想了半天,才捋出个头绪:为了善心而轻松放弃纪律和原则,把作为军用物资的煤炭施舍给穷苦老人。或许军队不稀罕这一点点物资,这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的煤炭则可以给穷苦的老人带来温暖,和快乐,还有让那个贫寒家庭的大学生,能够享受到伟大的亲情。这里的确有母爱,有无私的奉献,也有纯朴的善良,但是在这些深情款款的外表下面,是国家财产的损失,是对国家利益的漠视,是对纪律和原则的突破。
不久前,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节目上,有个选手讲了自己少年时候,为了给自己增加营养妈妈偷鸡给自己吃的故事,歌颂伟大的母爱,尽管说得声泪俱下,好多人也感动了,也有人平静,或许也会有人觉得偷东西给孩子吃,显示出来的,不仅仅是母爱的伟大,也有这母亲身上明显的道德缺陷。作为主流的电视媒体,要对宣扬错误价值观的节目,有足够的警惕。这选手最后遭到了评委的灭灯,我希望跟我有相同的考虑。
如果每一个个人,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遭遇了人生困厄,就可以铤而走险,就可以突破这个社会所普遍遵守的规范和道德,甚至违反法律而浑然不觉,这是非常可怕的。没有饭吃可以偷,没有钱治病可以抢,没有存款可以骗,无以生计可以卖淫,想发财快一点可以贩毒……更加可怕的是,这样的故事被穿上了漂漂亮亮亲情外衣,花枝招展,招摇过市,广泛流传,却没有人发现其中所包含的错误的价值观。这些错误的价值观在形形色色阅读活动的推动下,被润物无声的渗透进人们的灵魂深处。
几年我遇到我一个类似的故事,有所思,也有所悟,还写了《文化人比普通人多了什么》(详见下文)。那故事是:余秋雨有个患难之交,老同学。曾经写文章表达对这个同学的怀念。但是后来余秋雨当了上戏的院长,老同学的儿子考大学,分数不够,求余秋雨帮忙,被拒绝了。文章用这个故事批评余秋雨的虚伪……这些文章被传诵,被转载,说明现在的文化人,的确已经淡化了甚至消失了传统文化人誓死捍卫的名节、操守。在个人私利面前,一切都可以突破。
文化作文倡导者,著名作文教育专家谭衡君就说得好:“职业道德与行善不应该是冲突的事。放弃职业道德去做所谓善事,其实换一个角度,就是作恶。”
这样的所谓“美文”非常流行,因为它们温情脉脉,亲情款款,有小煽情,也有小哲理,还有小感动。读者很难拒绝这些柔软的直击人性的小钢炮。具体到这位老师推荐给我的这篇散文,我觉得,作为文学创作,作者完全可以把军车换成个体煤厂老板的车,小战士可以是老板的儿子,读起来就舒服多了。至少军车的神圣不受侵害,军人的威武不被玷污。或许会有人说,这不是拔高吗?这不是虚构吗?这不是唱高调吗?是的,文学需要拔高,也需要虚构,尤其需要合乎情理、法理、道理,需要给社会传递正能量。艺术的真实理所当然要高于生活和本相,要有理想、信念,有对真善美的守护、追求和赞美。这是文学的入门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