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浦东的川沙古镇,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內史第”。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內史第”建筑没有高大巍峨的气象,显得含蓄内敛。但在此居住和生活过的伟人和名人却蔚为壮观,上至国家主席,下至专家学者,个个如雷贯耳,蜚声海内外。
我国古代的建筑规制是非常严格的,门楼、屋檐、门户、门槛、庭院、厅堂、走廊、天井、居室的有无、数量、宽窄和高低都有法度,用料和家具也有限制,不同等级的人建造不同规制的房子,不得突破,否则就是僭越之罪,轻则罚没,重则杀头。大贪官和珅罪恶累累,其中一项罪名就是僭越之罪。建筑规制是我国古代礼仪制度的体现。
“府”,一般指官府,如天官府、大将军府和宰相府等,等级是最高的,一般位列三公才能开府。开府治事,仪同三司,可以说是极尽荣宠之事。戏曲演义中,包公包拯是开府的,不知真假。另外王公贵胄是可以开府的,如恭王府原先是和珅的超规制私宅,后后被赐予恭亲王奕訢而得名。所以现在人称府上,是敬称,没有自称自己的家为府的,而是一般谦称“寒舍”,或“舍下”。
“邸”,最早指诸侯在京城的住所,【说文】属国舍也。【徐曰】诸侯来朝,所舍曰邸,有根柢也,根本所在也。【前汉·文帝纪】至邸而议之。所以“邸”有时又引申为旅舍。后来一般指官邸,是高级官员的住所。为了防止高级官员以权谋私,我国从2013年开始推行官邸制,现任高级官员只有居住权,没有产权。
“第”,一般指富贵人家的高级住宅,如府第、宅第、书香门第。【前汉·高帝纪】爲列侯者赐大第。【注】孟康曰:有甲乙次第,故曰第也。
川沙这所“內史第”的主人沈树镛在清朝咸丰年间官至内阁中书,就是最高行政机关里的文书,从七品,级别不高,但身居要害部门,自然是光宗耀祖之事。所以把自家的宅院改名为“內史第”。內史在这里是内阁中书的代称,內史在秦汉时期属于高官,后来也泛指中书省一众官员,宅以“內史”名之,攀附自抬之心,人皆有之。
沈树镛本人是当时有名的藏书家、金石学家,与名流翁方纲、毕秋帆、王念孙等交厚。 沈家后人却也人才辈出,最著名的是我国毛巾制造业的先驱沈毓庆。
当然真正让这所宅子名扬天下的却是黄炎培,沈树镛的妹妹正是黄炎培的奶奶,黄炎培就出生在內史第,其父母既无田地又无房产,13岁失母,17岁丧父。黄炎培是我国著名的民主爱国活动家、教育家和实业家。先后创立民盟和民建两大民主党派,1945年率团访问延安,向毛主席求教历史发展的规律,史称“窑洞对”。解放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轻工部长。1965年去世。
黄炎培有两任妻子,前任生了二男二女,后任生了八男一女。子女都非常优秀,是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孙子黄孟复官至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
三子黄万里是著名的水利专家,清华大学教授。1957年舌战群儒七天反对修建三门峡大坝,被错划为右派。三门峡大坝建成后造福了黄河下游,但泥沙大量淤积给上游的陕西渭河流域造成了巨大的灾害,可谓一家欢喜一家忧。经过各方四十多年的努力,据说上游的问题有望解决。八、九十年代黄万里又六次上书中央反对修建三峡大坝,无论如何,偏信则暗,兼听则明。不少人认为,三峡大坝的建成,反对派同样功不可没。
1892年胡铁花奉调台湾,出生才三个月胡适被安置在“內史第”,他和母亲在此生活了一年多时间。后来胡适在沪求学期间,又来到此处居住。
宋嘉树本人是富商,他在上海虹口区有自己的住宅,但他的子女宋庆龄、宋美龄和宋子文都出生于內史第,并在此居住。宋嘉树是孙中山先生的密友,黄炎培也是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的会员,也许这段渊源把他们相聚在此了吧。
內史第真是一方宝地,吸引八方英才来此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