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外婆,一位勤劳质朴而又要强的女人!自姥爷走后,她一个人苦苦支撑起整个家已有近二十年的光景了!那时候家里仅有的财富就是那几间土坯房,没有过多可以依赖的生活资本。膝下尚有一儿一女都未成家立业,这对本已处在风雨飘摇的家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就像门前的那棵老椿树在此刻也弯下了腰。
不知何时起,外婆已经两鬓斑白了!也不知道她是如何能熬过在那片土地上的点点滴滴,记忆中只要是她掌管过的田间地头总是大丰收,哪怕是遇到了不好的光景,别人家的收成都得折半,外婆的庄稼地安然无恙。左邻右舍都会羡慕中带有几分嫉妒着说上两句解气话“是你家那老爷子在天之灵保佑着,不愿见你遭罪呢!”。可又有谁知道深更半夜里跑到田间地头的滋味呢?
总算熬到大舅子成家立业,娶妻生子的时候了。这又要忙着给小姨张罗婆家,操不完的心,为此小姨可与她有过几番争吵!彼此就是不愿让步,其实小姨只是想多待在外婆的身边,能够照顾她。毕竟女儿优先于旁人嘛,凡事女儿在方方面面上能够照顾到,也不惹人嫌弃。然而,外婆的想法可就不止于此了。
至于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大舅子成家也算是苦尽甘来,一个家总算又完整了起来。毕竟也是多了几口人,总归少不了些许热闹!但外婆仍旧强忍着透支的身体手把手教着大舅子如何操作田间地头那点琐碎的事物,就是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够从自己的手中肩负起大梁、挑起这个家的重任!外婆的苦心也算是没有白费,大舅子农忙时在家,农闲时也是远走他乡,和当时大多数的年轻人一样,一边务农着一边务工着。
后来,小姨也远嫁他乡,家里的光景也一天比一天好过了。土坯墙也换成了水泥砖瓦,这可比土坯墙牢固多了,住着可放心了,大舅子外出也再不用担心孙女二人在家对着雨天发愁了!尽管这样,外婆还是时常和母亲谈起老房子,聊着那些老房子里曾经发生的一切喜怒哀乐。嘴里还不时絮叨着新房子不够暖人,住着不是那么的舒心。我想外婆的这番话是话中有话的,她也难逃成为留守老人的命运。即使住进新房子不用对着雨天发愁,也更不用为了生计而忧虑。但,人终归都会老去,老了都想着子孙绕膝,安享晚年!过去虽然穷苦,总归一家人都在一起,即使屋里再冷,心里还是暖的。
也难怪后面母亲领着我去外婆家是越发勤快,那时只要走不动我就会耍无赖,因此也挨了不少揍。现在再想着走一遭,可老天爷已经不给我机会了!最后几年一家人来回都是骑着车子了,来得快,回得也快。怎么也找不回之前的感觉了,倒是我们还乐在其中,沐浴着国家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春光,享受着交通的发达与便捷,却没察觉身后的人情冷暖已悄悄的在改变着。
小姨在出嫁的第二年“成功”的产下一子,同喜的是外婆也抱得自己的孙子,两个孩子的前后出世本以为皆大欢喜,可无奈两个孩子却遭受不一样的命运。幸运女神最终也没能降临到小姨新生儿子的身上,小姨夫妇二人也是走遍了大大小小的医院。“您的孩子在腹中之时,由于缺少足够的羊水导致大脑缺氧,一部分脑干受损严重,现在已回天乏术”医生仿佛似统一口径一般,给的答复也如同一辙。黔驴技穷,没办法了,一点办法都没了,小姨一家只能接受这样的现实了。
中间有人提议过“孩子还小给扔了吧,长大也是活遭罪”,说了之后被狠狠的骂了回去,此后再也无人敢提及此事。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小姨夫妇始终没能够接受这个事实,他们坚信孩子是可以好的,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等他长大以后,可是这个将来又有谁能够去保证呢?小姨夫妇爱惜自己的孩子这本就是人之常情,又有谁会狠下这个心呢?任何一位父母碰到自己的孩子如此,又有谁不会去这样坚信呢?
尽管未来的一切都是未知数,小姨依然没有失去对生活的憧憬,孩子是自己的,再怎么样自己都认了。生活依然继续着,这一家子也在不平凡中平凡的度过每一天!小姨子这个婆家是个大家庭,婆婆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小姨的丈夫排老三,上面的两个哥哥也是长年在外,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顶多过年的时候回去。所以小姨的公公婆婆自然也是长年和小儿子生活在一起。这样也好,起码公公婆婆能够帮衬着小姨度过那段煎熬的岁月。
我每年都会去拜访小姨,她的公公婆婆也都是很热情的招呼着,一家子过于客气的让人有些“窒息”。小姨也是忙前忙后,显得格外开心。而懂事的我看在眼里有些“难受”,她那瘦弱的身躯仿佛在告诉我被自己的“坏孩子”折腾的日日夜夜!难得能够见上一次,自然也都是笑呵呵的。小姨自我打小就非常疼爱这个大外甥,只要一有机会到我家,都会给我带各种零食。而且会“偷偷地”塞钱给我,还“警告”我不许将此事告知我的母亲。可依然被母亲发现了这个“秘密”,我挨揍了!每当我回忆起此事也是满心惭愧!后来外婆也有如此“疼爱”的行为,都被我想方设法给“礼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