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自控力》上

第一章

人们常说的意志力实际是由三种不同的能力所组成的:

1.我要做

帮助处理枯燥、困难、充满压力的工作

2.我不要

它能克制你的一时冲动。例如看到别人的东西好,想要占为己有的冲动。

3.我想要

它会记录你的目标和欲望,决定你想要什么,能记住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们可以通过锻炼来增强我们的意志力。冥想,身体锻炼等都是好的选择。

第二章

意志力的生理基础

意志力的高低可以通过“心率变异度来衡量”。

这个指标能反映压力状态下和平静状态下不同的身体状态。人们感到压力时,交感神经系统会控制身体,这种状态让你能够战斗或者逃跑。心率升高,心率变异度就会降低。此时由于伴随应激反应产生的焦虑或愤怒,心率会被迫保持在较高水平。

反之,当人们成功自控的时候,副交感神经发挥主要作用,缓解压力,控制冲动行为。心率降低,心率变异度便会升高。

而良好的睡眠,合适的体育锻炼均有助于我们提高意志力。

而过度的控制回有损我们的健康。

第三章

为什么自控力和肌肉一样有极限?

很多的日常经验和实验显示,自控力是有极限的,某些情境会耗竭我们的意志力。

那么,为什么意志力会疲惫?

起初,人们认为是能量的消耗,血糖的降低让人们的意志力减弱。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影响意志力高低的不是当时的血糖含量,而是血糖的变化方向,它是在增加还是在减少。

当血糖在下降通道中时,大脑的控制区域被抑制,人们更冲动,更愿意冒险。

如上的本能是在人类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如何训练意志力肌肉?

我们可以通过举杠铃来塑造肱二头肌,也就可以通过训练大脑的相应部位来增强我们的自控力。

下面提供几种方法。

增强“我不要的力量”:

不随便发誓、坐下的时候不跷脚、用不常用的手进行日常活动,比如吃饭和开门。

增强“我想要的力量”:每天都做一些事情,用来养成习惯或不再找借口。

增强自我监控能力:

记录时间

这些训练的目的并不只如其初衷,而更是为了让你养成习惯、关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选择更难的而不是更简单的事情。

自控力是否真的有极限?

正如跑步中我们所遇到的身体极限,这其实是大脑在能量快速消耗时的一种本能保护机制。当你克服过去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实际还可以跑很久。

意志力同样如此,当我们第一次感到意志力告急时,并不意味着我们用光了意志力,我们只需要积攒使用意志力的动力罢了。

“我想要”的力量就是这种动力。

例如一个沮丧的母亲面对孩子的哭闹时,抑制不住发火。而当她把内心的“想要”明确为“享受当家长的过程”时,就会更能够控制住情绪。

第四章

为何善行之后更易有恶行?

“道德许可的陷阱”,当我们把自控与否当作一项道德标准的时候,每当我们完成一次自控,我们就判断自己为一个好的人。认为我们自己值得奖赏,让我们相信,放弃节食、打破预算、多抽支烟这些不良行为都是对自己的款待。

现实中的进步可能会带来类似的问题。

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供我们对比。

如果人们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做了积极的事,比如锻炼、学习或者存钱,有人会问他们“你觉得你取得了多大的进步”,他们明天可能就不去锻炼,和朋友出去玩而不是学习,或买一些贵重物品。相反,那些被问到“你的目标有多坚定”的人则不易受到诱惑。

可见改变一下关注的焦点,会带来多大的不同。因此,你不应该想着“好吧,我做到了,现在我可以开始做点我真正想做的事情了”而应该想着“我做这件事情是因为我想要...”

我们该牢记我们的理由。

今天犯的错,明天来补救

我们纵容当下的自己,而不断期望明天能做出和今天不同的选择,但这种期望是错误的。

好的模式是:

减少行为的波动性,定下一个长期的规则,在现在及未来稳定运行。

光环效应

沙拉和高热量食物放在一起放在节食的人面前时,此人会吃得更多。研究人员称之为“健康光环”。我们在选择健康食品时感觉良好,因此对接下来放纵自己的想法一点也不感到愧疚。

总的来讲,追求自控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把所有的意志力挑战都放在道德标准的框架中。我们总是轻易地认为,自己做过的善行,或是仅仅考虑要去做的善行,给了我们道德上的许可。如果只按照“正确”和“错误”来判断做过的事,而不是牢记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就会带来与目标相抵触的冲动,并允许我们做出妨碍自己的行为。想要做到始终如一,我们就要认同目标本身,而不是我们做善事时的光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