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大家给孩子过节的同时,也都在审视自己的教育。
养育孩子的过程,会促使成年人重新思考自己的成长。比如,自己的行为模式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地方可能有问题?又该怎么改掉它们?这些问题都会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获得一个更清晰的答案。
成长这个事,得全家人一起来。
第一,我们对孩子的不满,反映的其实是我们自己的需求。心理作家丛非从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说的是,所有的关系,都是由需要构成的。不管是跟外人的关系,还是跟孩子的关系。当你需要他,他却不满足你,而你又执着于从他那里获得满足,这就是一切矛盾关系的根源。因此,处理矛盾的本质,就是处理自己内心的需要。
安全感、价值感、自由、亲密和意义。所有人的所有关系方面的烦恼,归根结底都跑不出这五个需求。这五个需求,就相当于内心的五个支柱。
借用教育专家沈祖芸老师的话说,养育的过程,没有问题,只有成长,当你觉得问题出现的时候,恰恰是成长要发生的时候。
第二,通过观察孩子的成长,重塑自己的行为模式。也就是,我们有很多小时候就养成的行为模式,但是,我们自己都没意识到这些习惯是怎么养成的。而观察孩子的成长,能让我们发现这些习惯背后的成因,进而改变它。
养育孩子,有时就像照镜子。能让人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并且意识到这些经历对自己的影响。进而基于这个认识,做出积极的改变。
借用作家黄淑文的一句话做个总结。说的是,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每个人都需要学习,需要把自己还原成一颗种子,重新长成自己。
~得到头条~养育孩子就是重新养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