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秦国有个人叫孙阳,相传他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所以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据说,伯乐把自已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
伯乐有个儿子,他比较笨拙,但是他也希望自己像父亲那样厉害。他把《相马经》背得很熟,以为自己也有了认马的本领。于是就出去找千里马了。
一天,伯乐的儿子在路边走着走着,看见了一只癞蛤蟆。他想起《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额头隆起、眼睛明亮、有四个大蹄子的。
他想:这家伙的额头隆起来,眼睛又大又亮,这不就是千里马了吗?
于是,他非常高兴地把这只癞蛤蟆捉回家。
回到了家,他急忙找到了父亲,并告诉父亲:“我找到了一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只是没有那么大的蹄子!”
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癞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气,幽默地说:“你这‘马’太爱跳了,没办法骑呀!”
把癞蛤蟆误认为是千里马,这是比较夸张的寓言故事。
但是,在学习和工作中,死板教条,生搬硬套,以致闹出笑话,招致损失的事例,确实是经常见到的。
比如,有的人在考试前背诵好几篇文章,到了考试写作文的时候,明明题目与文章不相符,他硬是把文章抄上去,最后弄得牛头不对马嘴。
前辈传下来的书本知识,我们应该努力学习,虚心继承。但我们一定要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掌握牢固,并加以发展,这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
文章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