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之门:什么关过到最后,都是自己那一关

刷到一条评论:“35岁才懂,我和生活较劲了十年,原来对手一直是自己。” 

这话点透了多少人的困境。

我们总在和钱关、情关、事关死磕,却没想过,那些辗转难眠的难关,不是外界的陷阱,而是内心认知的影子。

人生这场通关游戏,到最后较量的不是运气或外力,而是与自我的博弈。


看山是山:

“困难”的标签,正在困住自己


心理学“投射效应”说,我们总会把认知强加给外界事物。

就像同一朵花,有人觉得惊艳有人觉得普通。

但花未变,变的是看花的人。

生活中的难关亦是如此,本无固定属性,是我们的认知给了它“难”的定义。

网友@冻梨因项目失败陷入自我否定,念叨“我没用”,拒绝新任务;同组燕燕复盘发现只是执行细节疏漏,半年便把烂尾项目做成功了。

同一个项目,从“失败”到“成功”,问题未变,变的是对困难的认知。

王阳明说“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我们定义困难为“绝境”,它便堵住路;认定是“考验”,它便成梯。

认知变了,难关便成机遇。


看山不是山:

不是山难爬,是先怕了山


徒步遇陡坡,00后女生大哭“肯定要摔下去”,同行阿姨说“抓稳绳子踩实步”,稳稳通过。

她说:“山不难,难的是心里先长了‘畏难’的草。” 

这话戳中人心。

我们怕的不是难关本身,是预设的“过不了”。

所以,困难是客观的,会因主体心态改变“难度”。

作家李娟曾因暴雪致牛羊死伤,怨天尤人。

直到见母羊舍身护羔,才醒悟,困境是需要面对的事实。

心态一变,她开始加固帐篷、照料牲畜,最终牛羊群更壮实了。

如《传习录》言“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真正的难关不在外界,而在心境里。

心不怕,路便不难。


看山还是山:

借难关照见自己


“人生所有的困境,都是照见自我的镜子。”

 其实痛苦焦虑的时刻,不是折磨,而是看清自己的契机。

周国平曾逼自己写“传世之作”,越急越写不出,反怨自己没天赋。

见农人专注插秧后醒悟,问题不是天赋不足,是急于求成,忽略了写作需沉淀的本质。放下执念沉心生活,反倒写出经典作品。

那些焦虑日夜,照见的是他对成功的浮躁认知;而通关,便是借镜子修正自我的过程。

人生的关都有两面性,是阻碍也是阶梯;是考验也是镜子。

钱关照见得失执念:视金钱为安全感便恐慌,视为“工具”便会努力;

情关映出亲密认知:视爱情为“占有”会崩溃,视为“成长”便会感恩;

事关显露责任担当:视任务为“负担”会逃避,视为“机会”便成长。

《道德经》“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困境恰是“道”发挥作用的地方。

水的阻力成就鱼,风的阻力托起鹰,困境的阻力成就强大的自己。

当我们借难关照见、修正自我,便懂“看山还是山”的深意:山仍是那座山,我们已成为更好的登山人。

罗洛·梅说:

“勇气不是没有绝望,而是尽管有绝望,仍能奋力前进。” 

人生的“通关”,不过是在闯关中,把“我怕”变成“我试”,把“我怨”变成“我改”……

会发现,所有关,都是遇见更好自己的跳板。

毕竟,最该闯的关,从来都是自己。

而读懂自己,全世界的关,也都成了路。


心态变了,关就过了

人活着,活得就是一种心态。如果认为困境只是在锻炼自己生活的勇气和决心,它也只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考验而已,那跨过去,便是希望。

所以与其纠结外在,不如改变内心——心敞开了,一切就变了。

在七彩人生,或许能找到一套转变心态的思路与实践路径:

首先运用色彩识人技术,看清真实情绪与内心冲突的根源;

然后在色彩瑜伽、音乐等减压活动中释放情绪,不再抗拒任何情绪与境遇的变化,以感恩的心境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物,让所有的事情自然发生,重回内心平静。

好的状态都是由内而外呈现的,向内求便能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以积极的心态看问题,激活潜能,闯过自己那关,活成想要的样子。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