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入新居没几天,哈尔滨下了场大雪,纷纷扬扬下了半尺厚。外面又冷,路又滑。父亲宣布:“都在家呆着,不要出门。”
但他自己是闲不住的人。突然对阳台通往客厅的门下的缝子产生了兴趣:“这么宽的缝子,得灌进多少风。”
刚好我才收了一个快递,包装是一个大牛皮纸袋子。父亲觉得大可废物利用,便动手用剪刀把纸袋裁了,折了几折塞在门下。那纸袋岂肯老老实实就范?门一开一合它就张牙舞爪地变了形,跑了路。我知道他必不能善罢甘休,也不去理他,只在自己的房间看书准备我的课件。过了一会儿,他穿戴整齐要出门。
我走出自己的房间问他:“不是你自己说天冷路滑谁都不要出门吗?你这是要出去干啥?”
他说:“我去前面楼那个小杂货店买几个鸡蛋。”
我说:“冰箱里的鸡蛋还够吃两、三天的,干嘛非要赶着这天气去买鸡蛋。”
他终于说出来:“我要回原来家里拿几个按钉,好把这牛皮纸按在门上固定住,这样它就不会老是乱跑了。顺便再拿几根铁丝子,把厨房的那个炉灶固定一下。”
有事弟子服其劳。我穿上衣服去五楼取他要的东西。M姨正在家里看电视。知道我来的目的,一边找东西,一边嘟囔:“就他事儿多,一天到晚不消停。”
取回东西,父亲趴在阳台的地上弄那个门。门缝太低,他蹲不住,只能趴着。手也失去了原来的灵巧,那按钉一按就掉,滚到一边去。我看着他,既无奈,又好笑。最后把他从地上拉起来,按他的要求把牛皮纸按在门上。
父亲满意地开关了几下门:“这就严实了,我看这风还怎么进屋。”
路面的雪刚刚清理出来,父亲便拄着手杖要去逛菜市场。家门口的连锁超市不是去的:“那个贼店,什么都比别处贵,怎么还没黄?都是你们这些人惯得。”父亲要去的菜市场来回要两公里多,放在两年前,这点儿距离对父亲根本不算事,可以步行来回。但如今他连五百米都要歇两歇,自然没法走去,他就坐公交。
“爸,你干什么为了便宜那两块钱冒那么大风险?你走路都走不稳,却非要大雪天里去挤公交,那公交开得东倒西歪的,人下车还没站稳司机就要关门跑,把你摔了怎么办?”
父亲才不信这邪呢:“我拄着拐杖稳当着呢,哪能把我就摔了?!就你邪乎。”要不,他就说:“把我摔了才好呢,那可就讹上他们了,让他们赔!”
其实,新三口之家的同居时代,我们的家务分工是这样的:每个月,父亲把工资的三分之二交给M姨,由M姨负责采购食材和日常品,我是厨子,负责做饭,父亲当老太爷。但父亲这辈子执掌家事,这个惯性是放不下的。于是,我们便常有如下对话:
M姨:“你管住你爸,这死冷寒天的,别让他跑菜市场买东西,啥玩意那么急等不了我去买?!”
我:“那是他的人生乐趣,哪儿能不让他去?他现在不去早市我已经知足了。”
M姨:“那他非要去,你就陪着他,别让他自己去。”
我:“他才不让呢,他非得等我出门了,才自己跑出去。”
我顽强的父亲,啥时候问他“爸,陪你出去走走啊”,他都回答“不去不去,外边太冷,家里多暖和,你要出去你自己去”。然后我前脚出门,老爷子后脚穿戴整齐,快马加鞭尥出去买一堆有的没的的东西,声称“给你们买的,快吃快吃”。然而,基本上都是他自以为我爱吃但其实我并不爱吃的。
父亲用他自己的方式证明,第一,我还行,我能自理;第二,尽管这败家闺女天天气我,我还是心疼她。
有一天吃晚饭的时候,父亲感慨自己居然老来有福,享受了好几个月闺女做饭吃的日子。不由得得意非常,开口道:“你记得住XX号楼的那个谁谁谁不?一直跟女儿女婿住一起,岁数比我也年轻不了多少,老天拔地的还得给女儿一家买菜。”
言外之意是指责人家儿女不孝。我听了直接哈哈哈哈哈哈嗝……
“爸,你猜猜怎么着?那个谁谁谁吧,大概这会儿也正在跟自家闺女说:你看可怜的老李,闺女老大不小的回家啃老,逼得老李头儿呀,冰天雪地地呦,自己走路都走不稳,还得拄着拐棍给闺女买吃的。”
说起来,采购食材这件事也是家庭矛盾的爆发点。父亲和M姨都是囤货老将。父亲去了趟农贸市场,买回来了四斤炒瓜子、两斤炒榛子、一张直径二尺的大油饼和一摞糖烧饼。M姨去了趟超市,买回来七个大苹果、十根长茄子、十个大西红柿、十个大青椒、一捆豆角、两棵大白菜、三十个鸡蛋。
无论买什么,必要买出惊天地泣鬼神的量来,吃到海枯石烂、地老天荒。菜蔫了烂了又不肯扔,要剔其烂者、择其能食者珍惜而用。一堆烂菜还没吃完,又买回来一堆。但新买的是不让吃的,要先吃烂的。
一天,我正在家里写课件写得头大,突然接到M姨电话:“丫头你快来地铁站接我,财迷精买多拿不动了。”
英勇的M姨,坐着地铁去逛小铺,原计划就买点儿苞米面儿要蒸窝头,结果一失手,买了十斤牛腱子肉,外加一整箱差不多二十斤的冰冻带鱼。那带鱼“正在打折促销,我一算,才合三块多钱一斤,太划算了,赶紧抢了一箱,我旁边的老太太比我还财迷精,抢了两箱。哈哈哈哈”。这三块钱一斤的冰冻带鱼,一斤能称四、五条,被我戏称为海泥鳅。吃了整整一个冬天才算完。
我说:家门口二百米的距离里,高档次的大超市也有,低档次的小食品店也有,生鲜果蔬要什么有什么,一年365天不歇业,如果懒,每次买够两、三天的菜也就行了,毕竟你们俩本来也是在家呆不住的人,两天不出门,第三天就猫挠心似的急着往外跑,跑出去买个菜挺好,干嘛非得一买就买出半个月都吃不完的量,根本就是在浪费啊。
但父亲和M姨有一千个理由在家里囤菜:这土豆能放,放一个月也没事儿;这茄子打折,可便宜了;你不是说这种柿子好吃吗?难得碰上当然得多买点儿……再说急了就是:烂就烂,我扔得起!这时候,他绝口不提我扔N天的剩菜时他骂我败家的事了。
买得多自然会引发下一轮争端:按头吃!
“闺女快把那几个苹果吃了,再不吃就烂了。”
“烂就烂吧,我不想吃。”
“烂了就白瞎了。多好的东西,搁在过去,你上哪儿吃得着?!”
“现在是2021年,想吃上哪儿都能吃得着。”
“快吃快吃,我都给你洗好了。”
“不吃。”
……
“闺女,那烧饼子你怎么还不吃?”
“我不爱吃。”
“你不是自己说爱吃烧饼子吗?我特意给你买的。”
“我爱吃烧饼,您买的那叫糖饼。我不爱吃甜的。”
“瞎扯,糖饼不比你那啥味没有的破烧饼子强!快吃,再不吃就坏了。”
“您爱吃您吃,我不吃。”
“我不吃那玩意,是专门给你买的。赶紧吃了。”
“不爱吃。”
……
“我看冰箱里还有好些肉你怎么不做个红烧肉吃?”
“不想吃红烧肉。”
“你要嫌麻烦你爹给你做。哪儿有有肉还放着不吃的道理。”
“您可别做,您做的肉太难吃了。”
“看把你狂的,肉还能难吃?!”
……
上演完按头吃,下一个节目是:昨天剩的那个炖豆腐呢?又被你倒了?!好好的菜你倒它干什么!哪里就坏了?用锅热透了一样吃!我吃了八十几年剩菜我不活得好好的,你才吃几顿饱就那么嫩气了?!哪儿那么多坏毛病?这个家是我的家,你别替我做主!
两代人的消费理念、生活方式是如此地不同,而且如此地互斥。我苦口婆心也好,劈头盖脸也好,拐弯抹角也好,指桑骂槐也好,全不管用,七、八十年宝贵的人生经验如相扑运动员腰一样粗的垂杨柳,不是我这林黛玉的体质能倒拨出来的。最后,我心服口服彻底投降。爱买啥买啥,爱买多少买多少,我就一厨子,不要介入采购员的魔幻世界。但逼我吃我不想吃的东西?门儿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