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那年,我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读了查尔斯.狄更斯的《董贝父子》,我深深地被小说里面的女主人公弗洛伦斯.董贝迷住了,是那种温柔忧郁,怀有爱心,当然长得也漂亮的女孩。很多年来,我都把这位董贝小姐作为我的理想型。直到大二那年我又重读了一遍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我才意识到这本书里面的阿格妮丝.威克菲尔德才应该是我心里的最佳女孩:孝顺贤惠,落落大方,心地善良又有足够的情商,当然长得也漂亮。后来我就一直对外宣称我的缪斯女神就是阿格妮丝.威克菲尔德。
大学毕业后,我全身心投入的谈了几次恋爱,因为从来没有抱着试一试或者闹着玩的心态,所以每个恋爱对象我都很看重,也就不可避免的拿她们和我的那位理想型做了对比。比赛结果当然是每次都是理想型获胜,毕竟能成为理想型,说明这位阿格妮丝在我眼里已经没有任何缺点了。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人真的能在现实中找到自己心中完美的伴侣吗,恐怕对方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令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吧。就像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的那样:一个男子爱着两个女子,一个是他想象中的产物,另一个尚未出现。所以说,很难找到完全符合心意的伴侣。但是自由恋爱还是必要的,总得找一个看着顺眼处着舒服的吧,既然已经做着不喜欢的工作,忍受严重的大气污染,每天面对没有素质的邻居,和自己共处一个屋檐的人可不能再将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