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说过:“学问是知识的累积,才能是刻苦的忍耐”。
无论是学习,还是提高能力,都离不开“积累”两字。那些快速成功学、一夜暴富的神话,不过是博人眼球的把戏罢了。
我很喜欢《人生的果实》这部纪录片,里面有一句话“所有的答案都在大自然里”,令我茅塞顿开。
一颗种子要长成参天大树,要经过风吹、雨打、日晒等,才能完成自己的华丽转身。竹子定律也告诉我们:竹子的成长同样离不开“积累”,竹子在前4年只能每年长3厘米,而到了第5年,可以每天30厘米的成长,短短6周就可以长到15米。
因此,我们要摈弃那些一夜成名、一步登天这类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要通过每天点滴的积累,聚沙成塔,这样才有可能不一样的风景,见证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从神经学的角度来看,学习、技能的提升关键在于大脑内神经元的连接,而神经元形成树突,并建立关联,都是需要不断反复强化、刺激,才能形成牢固的连接。而要做到这些,我们离不开每天的“积累”,这样才能从“小树”长成“参天大树”。
可为什么很多人道理都懂,就是不愿积累呢?
因为人性是急于求成的,希望得到快速反馈,而“积累”则是反人性的,需要长期的付出,不断的精进,其过程当然不会太轻松。
那些之所以愿意不断积累的人,无疑是看到“积累”背后的好处,以及人际交往的本质。
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中提到:人际交往的实质就是互相交换资源。
而你要拥有可换的资源,你就必须不断积累,才能达到,除此之外,别无他途。这也是为什么“你若盛开,蝴蝶自来”的原因所在。
现实是残酷的,生活是艰难的,我们如果不想过得太悲惨,唯有不断“积累”,努力提升自己的各项技能,这样才有可能不在社会变革的洪流中随波逐流,才有可能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变化中不迷失自己。
纵使“积累”的道路并非一马平川,充满了艰难坎坷,但是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我们要学会与麻烦相处,并努力解决身边的各种麻烦,只要这样的人生才会波澜壮阔,这样的人生才值得一过,而你也能看到不一样的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