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请假了,没有当面听课,只听了录音,差别实在大。录音里,虽然也能听出来吴老师的博学,但确确实实没有听到多少论语的内容,大概老师是儒道一体的修,已经明道了吧。
论语,讲“仁、爱”。这两点,通篇没有提到,但老师提到“子曰”、“尧曰”,两种进阶~而我真不知道。
“学而时习之”,能学且能时长温习,实在难得。除了兴趣所在,还能什么原因能学且温习呢?
封建阶级,在古代可能被认为先进的划分,士大夫和普通民众的差别不光在于财富,更在于意识层面,而“礼不下庶民”,所讲求的也是贵族和平民的不同要求,贵族做到了,其实就是榜样,平民向贵族看齐去靠拢就必然会模仿学习,通过礼治最终形成和谐社会。
这几天家里房子在装修,跟几位工人接触多了些;我是从小山村走出来的,从小也吃过些实在的苦头,而跟他们接触下来,真的又有感触。
封阳台的老兄年岁跟我差不多,家里有娃,老婆、弟弟一起干活,说话确实不太靠谱,干事总得催着点,主要是几乎没有统筹的概念,丢三落四的,很难把事情做得完整。后来我想了一下,大概是因为:1、要价不高,接活较多,忙不过来;2、管理能力有限,沟通不畅;3、技术门槛不高,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这样的事情也做了十来年了,怎么会这样呢?我一方面觉得可惜,另一方面也觉得自己也需要反省,“吾日三省吾身”,说起来简单,能真真实实的做到,哪怕做到三分之一,也必然给自己提升很大;再简单的事情,都有做得好、做得烂的。
今天上门来安装晾衣架的师傅,算是老乡,45左右,快到12点才到,大太阳,路上因为电动车逆行被交警罚款50,他自己开玩笑说两天的饭钱没了。不过他始终乐观,询问好安装位置和要求之后,就开始整理工具、零配件,一丝不苟的做起来,我看到一排排的螺丝、分门别类的摆放整齐的时候,就情不自禁的跟他聊,他说这活他干了3年了,很熟悉,闭上眼都知道怎么弄,不光是铝合金材料的,实墙的、大理石的,什么材质的都没问题。
安装时间有点长,阳台上本来就热,给他拿了两瓶水都咕咚咕咚喝完,每次都说谢谢。我看他上下梯子总是嘴里咬着钉子手里握着零件,就跟他说,要不要你以后买个腰包什么的,零件都放那里。他说好“对啊……”。
相处得很愉快,装完之后留了电话,他说有问题一定告诉他,上门来搞定。
这是两个师傅的差异,可能是性格的原因,也可能是什么其他的。但结果是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如果孔子是他们的老师,孔子会怎么说呢?我不知道。但我作为当事者,真心希望能有那位老乡一样的态度和方法,笨拙不坏,但保持一颗开朗、安稳的心。
我们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