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刚进入一个团体,大家彼此之间其乐融融,但不久之后你会发现:
昨天明明还对你笑的同事,今天突然就偷偷踩了你一脚。
上一秒还相谈甚欢,下一秒却满嘴嘲讽,说好的相互合作,最后变成了暗处拆台。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太扎心。
公司的年终奖发了2万,三宁感到特别开心 。
脑海中不断地盘算,这笔不菲的收入一定要拿出一部分来,好好孝敬父母,顺便给女朋友一个惊喜,其他的存下来。
此时的窗外灯火辉煌,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偌大的城市,也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
突然,电话铃声响起,把三宁拉回了现实,是同事:
“哥们,在哪呢?今天公司年终奖发了4万,请你喝酒去。”
4万,比自己整整多了一倍,凭什么?上一刻的好心情,三宁顿时烟消云散。
其实,同事之间,都有一种“我要比你好”的执念。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
身在职场,不管你与同事之间关系有多好,一定要长这4个心眼,否则会吃大亏。
01
彼此间的工资,不能说
朋友奇点曾经遇到这样一件事。
因为厉害的文案能力,她被一家私企高薪聘用。
一天,她和公司的一个老员工闲聊 ,聊着聊着,对方随口便问起她月工资多少。
当时的奇点,还比较年轻,想也没想就告诉了对方。
原本和谐的画面,顿时变得火药味十足,老员工恨恨地嘟囔道:
“一个小屁孩,竟然比我的工作高那么多?”
当时的她,完全被忽然间的情绪转换吓到了,呆愣之际,领导办公室已经传来了叫骂声,各种侮辱,威胁的话,不堪入耳。
等她反应过来,满脸尴尬色的领导逃离似得跑出了办公室,并转过脸来狠狠瞪了她一眼。
老同事也紧跟着追出来,不停骂着,并喊道:
“你说清楚,我干了这么多年,哪点比小屁孩差……”
这件事之后,奇点从职场宠儿变成了领导眼中的边缘人物,不得已离职。
职场如江湖,就算同事关系再和谐,工资,也是你必须守住的底线。
不要以为对方只是单纯的好奇,其实他们目的只有一个:比较。
而工资,正好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直接体现。
可气的是,能力越弱的人越爱比较,但这类人又非常弱鸡,只能单项思考,比如:
我比你时间长,
我比你干得多,
我付出的贡献比你大,
却从不比效率和结果。
最终还得出一个特别强词夺理的结果,我就是比你好,但你凭什么比我拿得多?
这类人,你若回应,只能认栽。
比较一旦开始,嫉妒就会成为心灵的肿瘤,而糟糕没有底线。
遇到脾气火爆的,下场有可能跟我朋友差不多;遇到脾气好点的,虽然不会明面吵闹,但你永远也无法估计其背后的算计。
02
领导提拔你的话,不能说
林之野在《寻渡》一书中说道:
“这世上两个人条件越是接近,越容易产生妒忌心理。
商人妒忌发迹的同行,官员觊觎他人的顶戴,文人鄙夷当红的福童,男演员们眼红冉冉升起的小白脸。
我和同学洋子,毕业了在同一家公司上班。
刚开始,同学变同事,感觉格外的亲切。
于是我俩一起租房子,一起上下班,一起逛街游玩。
进公司没多久,活动部的部长因家里有事,突然提出辞职。
紧急情况之下,领导将眼光投向了本就多才多艺的我,他让我和活动部部长做个交接,并嘱咐我多学点东西。
洋子就问我,领导是不是有意让我做部长,我想了想,好像确实有这个意思,于是点了点头。
这世间的诋毁,大多数来源我们本在一个起点上,但突然有一方捷足先登,那一切的愤恨便开始燃烧。
从那天起,洋子就开始阴阳怪气,还问我是不是和领导是亲戚,走后门了。
面对她的质疑,我没好气地回怼道:
“我是那样的人吗?”
她开始四处散播谣言,并成功了。
整个公司的人,看我的眼神开始多了一丝轻蔑。
后来,这些捕风捉影的消息,传到了部门领导老婆的耳朵里。
到现在我都记得,她恨不得朝我扑过来的样子,庆幸的是,在没碰到我之前,硬是被领导拉走了。
虽然领导告诉我,身正不怕影子斜,但那时太年轻,哪能经受住这样的侮辱,一气之下便辞职回家了。
在心理学上,有个词叫酸葡萄效应:
当一个人的水平对另一个人没有威胁时,对方不会把你当敌人,一旦你的水平提高,对方内心就会失衡,继而把你拉入敌对的行列,已达到内心平衡。
历史上,庞涓和孙膑同是鬼谷子的徒弟,但庞涓嫉妒孙膑比自己优秀,陷害并挖掉孙膑的膝盖骨,造成孙膑终身残疾。
苏轼因其名声大,被同僚嫉妒,最后在一首《湖州谢上表》中,让44岁的自己锒铛入狱。
人缘关系的恶化,大部分是在这种“比你更好”的比较中产生的。
当没有办法比对方更好,内心便会失衡,继而排挤和伤害就发生了。
03
兼职的副业,不能说
2020年底,春节还没结束,小文就接到通知:
“因疫情,公司统一延迟上班,工资按基本工资发,上班时间待定。”
面对巨大的车贷房贷,在家等了一个多月的小文终于待不住了。
思考再三,想到自己还有一手剪辑视频的本领,于是托朋友在网上找了份兼职。
一个月三四千,收入还不错。
因为小文干活质量优质,合同就续签了。
三个月后,公司终于通知开工,尝到甜头的小文过上了双管齐下的日子。
上班时间业务繁忙,小文就利用中午休息和晚上下班的时间制作。
有时工作量大的时候,中午连饭都吃不上。
一个要好的同事看他忙成这样,忍不住劝他说,工作不要太拼。
小文看着满脸诚意的同事,于是透露了自己做兼职的事情。
对方一听,眼睛顿时亮了,恳求小文也带带自己。
但同事因为刚接触剪辑,交上去的作品无一例外被退回。
对此,同事心生不爽,认定是小文不想让自己得到这份工作,即使小文一点一点地示范给他看。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曾说: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气愤之余的同事,开始在办公室散播谣言:
“小文准备离职创业。”
“小文利用上班时间搞副业。”
一时间,留言在公司闹得沸沸扬扬。
领导找小文谈话,并警告他,不准再干,否则自己离职,公司将来也不会提拔一个做副业的员工。
知乎上看过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有时会嫉妒,而有时会崇拜?
有人回答:
远的崇拜,近的嫉妒;
够不着的崇拜,够得着的嫉妒;
没有利益冲突的崇拜,有利益冲突的嫉妒。
同事不会嫉妒马云的有钱,却会愤恨你每月比自己多拿的三四千。
人性的黑暗,会在比较中充分体现。
既然我得不到,那你也别拥有。
04
自身的才华,不能说
微博上曾热议过这样一个话题:
“到底要不要在公司,展示自身的才华?”
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
有人说,当然要说,因为这是可以升职的加分项。
但更多的观点是,不能说,千万不能说。
理由是:
同事知道我会网页设计,然后,我就承包了公司所有的网页设计。
郁闷的是,有关网页的责任全得我去背黑锅。
知道我会做公众号,领导就找到我去做,结果年终的时候把优秀给了别人,并在大会上明里暗里传递,我就是一个闲得没事干的人。
因为会拍摄,本该回家过年的我,成了公司跨年晚会的免费摄影师,然后,公司连给同事拍证件照的钱都省了。
更要命的是,每次抗完单反满天飞的我,却要被指责,怎么能给大领导拍成这样?
本来满心欢喜的希望别人能够看到自己的另一个“闪光点”,结果发现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职场真的不适宜太优秀,你的才华,在他们眼中,其实都是冒犯。
这种行为只会招致别人的厌烦。
同事小森就曾面对这样的困扰。
因为他喜欢研究计算机一类的东西,所以在计算机的维修方面特别的厉害。
时间久了,大家有这方面的问题都找他,使得小森一下子成了办公室的小红人,领导也非常认可这个踏实肯干的小伙子。
但才华招致嫉妒,嫉妒滋生怨恨,怨恨产生谎言。
随着领导的赏识度越高,眼看着要被升职的于莫就不干了。
不仅故意弄坏设备,还在领导面前捏造他维修乱收费,甚至人证物证俱在。
本来以为人生慢慢变坏的,后来发现不是,人的变坏只是一瞬间。
写在最后
身在职场,想要同事之间关系融洽自在,切忌引发比较。
因为,越是江湖地,越有竞争力。
彼此之间的工资不能说;
领导提拔你的话不能说;
兼职的副业不能说;
自身的才华不能说。
最深的人性之恶,往往藏在你平静的生活里。
有时候,不要等到较量出现,才感慨人性的黑暗和深不可测。
毕竟,决定你职业价值的不光是能力,还要懂得藏拙。
愿你知世故而不世故,有实力却不势利。
——END——
作者:鱼籽酱·琦子
来源:鱼籽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