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人拍的《眼见不一定为真》的广告短片,再一次在中国人民的朋友圈刷屏了。
故事梗概:
有一个收租婆多次劝说市场摆摊肉贩换掉“不准”的秤未果,一气之下砸了肉贩的秤并勒令他搬出自己的市场。
这段视频却被网友以“市场老板娘驱赶肉贩”的标题给放到了网络上,继而在网上瞬间发酵,各种谩骂的声音随之如潮水般汹涌而至,市场上的生意也一落千丈、门可罗雀。
然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
满口无德的老板娘会一口气买掉起步困难的女商贩的商品,并安慰她“自己人,没关系的”
粗暴地“驱赶肉贩的老板娘会主动邀请街头辛苦摆摊聋哑人加入自己的市场做生意;
被“威胁”交租的卖椰子小贩也是她看到他受到威胁而卖不出椰子的时候主动邀请加入的;
而一开头老板娘之所以粗暴地驱赶肉贩,
是因为他的秤不准,经常缺斤短两
看完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与焦虑。
反思整天泡在网上的自己是不是也存在着“打着网络起义的旗号却干着网络暴力的事情”的习惯?
焦虑着看见我们在玩手机就要过来抢的女儿,该如何引导她正确看待这种网民现状,看待“键盘侠”这种网民特征。
首先,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发泄私愤
现实生活中,TA可能是个胆小怕事自私自利的人,当遭受不公平的对待,网络就成了TA的宣泄不满的窗口,包括通过对他人恶言相向达到发泄私愤的快感享受。
刷存在感
越是被生活忽视,被深爱的人轻视,被群体忽视的人,越渴望得到存在感的。而追热点、评论热点事件,可快捷地获得暂时性的存在感享受。
人生没有目标感
人生没有目标的人,自然不知道时间之珍贵,因为没有渴望实现目标这种动力束缚、鞭策,注意力就很容易被分散,而那些刷屏的热点事件,就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缺乏深度思考能力
缺乏深度的思考能力,这与他们是否有高质量的输入有关,现在很多人倡导轻阅读,以为仅仅是对事情结论的一种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实际上这应该是基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倡导的一种碎片化阅读整理,即便我们学习的时间是碎片化的,但我们所学习到的知识应该是系统化的。
从自我出发,应该怎么做?
找到自己“潜意识动机”是什么?
当突然爆发一件大的新闻,你就忍不住放下手头的工作去评价去关注,出现这样的情况,你的潜意识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你自己定力不够,容易被干扰;
还是说你本来就有这样的习惯,热心社会事件、热评时政;
又或是你并不喜欢当前所做的工作但又不得不做,而刚好网上爆出来的这信息,让你可以挣脱本来的大脑斗争,找到了理由,暂时放下正在做的工作;
找出原因,有意识有计划地去改正
如果你是因为定力不够,容易被干扰,那可以在接下来的计划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注意力,譬如我自己觉得有效的就是番茄工作法,教你如何应对那些你分不清轻重的干扰,从而达到专注的工作模式;
如果你是因为本身有这种习惯及爱好,那其实也没有不好,只是可以从以往的只言片语式的点评、吐槽,换成另一种方式,可向相关的媒体杂志或自媒体投稿,将你的“真知灼见”写下来投稿,既可让心中的“想法”得以“发泄”,还能有一笔额外的收入,何乐而不为,但千万要保持理性。
如果你是在用这种方式逃避“有难度的工作”,那你就需要反省,因为根本原因不在刷屏事件,而在于你对工作的态度了,方案暂时没有灵感,可以放松十分钟,网上浏览一下信息,但要有一种意识就是,工作还得做。
若是长期这样,那你就要认真审视一下自己的选择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了。
树立目标,让自己有一个长期驱动力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威廉·戴蒙从长期、大规模的研究访谈中发现,现代年轻人的普遍状态是漂浮不安,不想做承诺,因为他们缺乏“目的感”。
所以,树立目标是首要之重。也许你会觉得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应该是什么。但每个人对自己想要过怎样的生活总是会有一个大概的想法的,譬如你想要出国旅行,那你就可以将这个目标拆解,出国旅行需要花多少钱,平摊到每个月要存多少钱,目前薪资足以完成这个目标吗?不能的话怎么办?
那么就要想办法开源节流,理财、兼职都可以。给自己创造一种长期驱动力,驱动自己进步。
教授说了,年轻人觉得困惑甚至恐惧是正常的,但“只要在选择的过程中持续地学习和努力,这种延迟能为那些想要主导自己生活和人生的人,提供更有力和更有趣的选择机会。”
持续输入,培养自己深入思考的能力
有句话叫“太阳底下,无新鲜事”。要清楚哪些事件值得自己关注,哪些不值得。
而对自己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新鲜”,持续高质量的输入,打破思维惯性,更新对事物的认知,培养深度思考能力。
也可以用“输出倒逼输入”的方式,加快自己进步的步伐,用给自己“填坑”的方式,来倒逼自己持续学习。
这篇文章写给自己也写给我的孩子,可以八卦、点评、吐槽,但不能让一些不好的习惯和认知,消化了我们的时间、消解了我们的信仰,忘记了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