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两三个哥们也常常联络联络感情,无意间提到了一本书《不报怨的世界》。于是乎,朋友的话题就来了,“领导很喜欢拿这本书给我人洗脑,拿里面的原话给我们打鸡血,叫我们加班加点而不加工资,还老让我们别抱怨,凭什么啊。”
从“凭什么”“为什么”到“怎么办”的转变是年轻人一定要经过的过程。
刚入职场时,同事的不配合,进度的拖延,个别人的小算盘、小伎俩……我偏偏又对那些阳奉阴违的勾心斗角看不上眼。那段时间整个人充满了怨气,觉得自己一心干正事却要受委屈。
这些话自然不能跟同事跟上级说,于是,跟朋友一起吃饭时,我下意识地说到这些不公平,觉得自己没做错什么,凭什么要受这些闲气。刚开始,大家拍拍我的肩膀,安慰几句,直到有一天,一个不太熟的朋友突然说:“你知道吗?每次听你说那个不合作的同事,耳朵都起茧了。别人不会真的关心你同情你,只会觉得烦,进而怀疑你的工作和处世能力。”
他说完转身离开,留下我沉默很久。那之后,遇到任何事我都默默解决,自己承担。从自己身上找到原因,从竞争对手以及大环境上多角度分析,向前辈、有经验的资深人士请教。
这过程如此痛苦,却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这条路,如此孤独,你只能自己完成。
当然,在后面的职场磨练中,我学到了另一个人生智慧——抱怨是一定要的,但公平一点,每抱怨一件事同时也要感谢一件事。
当我抱怨工作累时,要感谢它给了你磨历,工作成就了我;当抱怨身边的人对你的要求过高,你要感谢他们没有放弃你,想培养你……
面对苦难的态度,取决于生活的态度。比如你去问别人:“最近怎么样?”有的人说很好,然后告诉你自己各方面的进展和成就;有的人则怨天尤人,开始大谈社会的不公平;有的人生活处境并不是很好,但是很乐趣。
很多中国人知道威尔鲍温,因为他在2006年发起了 一项“不抱怨”运动。他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紫手环,只要察觉到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直到这个手环在一个手上持续戴上21天为止。
一开始,他只是在社区发起这个运动,没想到一个月内,发电邮申请手环的人高达数万,可见大家第天都活在抱怨中。抱怨工作,抱怨生活,抱怨家人,所以他才想到通过这样有传播性、非常新鲜的手段去提醒人们减少抱怨。
为什么是自己减少抱怨?而不是要求他们少作恶呢?
很多人和我一样,少不更事的梦想是改变世界。步了社会后,要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
10年前,读《上海的金枝玉叶》,记住了那个曾经享尽荣华富贵到一贫如洗郭小组的坚忍和乐观。丈夫去世,财产散尽,去看望她的人觉得她是个奇迹,而她却坦然解释:“我只是不觉得真的有那么苦,既然你不得不过日子,那就把它接受下来,别人能这样过日子,自己为什么不可以。”
当你明白抱怨无益,影响的是个人的职场形象和生活形象时,你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如果靠口头抱怨几句就能解决问题,这人生的游戏也未免太容易通关了。
怎么样都得活下去,而且要好好活。与其抱怨还不如选择去做点事;与其去诅咒黑暗,不如去点亮蜡烛。不抱怨、不诉苦,感谢曾经努力过的自己,我相信这才是最好的努力与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