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相亲》播出了第三期,依旧是男生家庭选择女生的模式,五组男嘉宾中,除了2号为第一期的浩然(他妈妈就是那位说出“不要宫寒的女孩子”金句的营养师)外,其余的都是新鲜的面孔。与前两期相比,这期的话题性更足,看点更多,其中“单亲家庭”与“相亲说谎”的争议情节,在年轻人的婚恋实践中更为常见,也更值得讨论。
一,婚恋应以真诚为前提,说谎是最大的恶习,没有什么“白色的谎言”,如果你隐瞒、欺骗,收获的只能是拒绝与嫌弃。
节目中出场的第一位女嘉宾,上台后落落大方地自我介绍,说自己的年龄为26岁。
也许是因为她的扮相比较成熟,不管是台上的男生父母还是玻璃缸里的男生,甚至主持人金星都表示了怀疑,判断她在三十岁上下。
眼看欺瞒即将失去效力,她终于承认,自己已经33岁了,在年龄上缺斤短两的原因是“害怕没有人选我。”
担心完全成真,场上家长沉默,玻璃缸里的男生们双手交叉,不约而同的喊出了“NO”。
这种结局,与年龄无关。
还记得第一期里上场的二号女嘉宾林嘉莉,年届四十走出豪门,带着孩子艰辛创业,虽然在场上受到一些不礼貌的对待,但在舆论中,大家将自强自立的她视作女神。
在婚姻市场上,女生的年龄往往是一道难跨的坎儿,正如我在之前评论中所说,“男性与原生家庭的阶层、意识决定了对女性的偏好,低层级的局限于外貌、年龄、服务属性、繁衍能力。”因此,一些30岁以上的女生对自己的年龄讳莫如深,羞于提起,甚至有的还会做些手脚,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一号女嘉宾将自己的年龄生生打了了七折。
这样“处理”过后,场上那些25岁左右的男生或许更愿意抛出玫瑰花,但是请姑娘注意,如果你真的拥有和你33岁年龄匹配的心智,你觉得和这些小你7、8岁、初入社会的男生达成非常顺畅的交流么?
40岁驻颜有术的林嘉莉,最后还是拒绝了23岁的浩然。
她清楚,他们的阅历差距客观存在。
如果我们放弃这个设定,假设一号女嘉宾真的能和某个男嘉宾珠联璧合,真相总有被揭穿的一天,我不知道一号女嘉宾有没有想到,如果她的谎言不被及时戳破,一位男生从玻璃缸里走出后,她有没有勇气说出真相?如果说出来了,男生会不会掉头就走?
建立在谎言上的心动,如沙上筑塔。
此时,你是谁,你的条件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你的标签只有一个——“说谎者”。
任何人都有推演的本能——你的年龄是假的?还有哪些是真的?你明目张胆地欺骗我,我在你眼中不是可供选择的婚恋对象,而是可供愚弄的蠢货。
别人不应该因为你的年龄而鄙视你,但所有人都有资格因为你的品质而看低你。
二,“自信”与“自恋”隔着一条名为“教养”的河流,你越想表达什么,越是缺少什么。
我觉得,一号女嘉宾的场上失利,不光是因为她说了谎,她自我表达的方式也值得商榷。
在VCR中,她表明了自己爱好的生活方式是喝咖啡和线上看资讯,这都是非常个人化的陈述方式,让人感觉不适的是,对于喝咖啡加糖的个人倾向,她露出了非常憎恶的表情,评价为“很土”,对于看纸质版读物,她也指手画脚——那是老爷爷老奶奶才会选择的,我那么洋气,才不喜欢。
姑娘,我们尊重你的选择,也希望你能尊重别人的选择。
曾经在闺蜜中征询对“男生的哪些行为会引起你强烈的不满”,一个众口一词的回答是——对别人的生活品头论足,指点江山。
“你做公务员,一定赚很少吧。”“哎呀,你们干金融的,圈子一定很复杂。”
呵呵。
你不是新华字典,不是汉语词典,更不是什么牛津、韦氏,没有什么资格给职业、爱好、外貌下定义,即使你真的是一本词典,请看看这些词条的释义,是否蕴含褒贬。
你评论,你鄙视,你不渊博,你不深刻,你没教养。
更令人感觉匪夷所思的是,一号女嘉宾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仅从硕士阶段,才海外求学,按理说,她的中文表达应该是非常顺畅的,但在场上,她各种中英夹杂,随时切换,俨然就是ABC。
考虑到主持人、观众还有场上的大部分男生和家人都是中国人,这种多语种混用显得十分微妙。
“洋气”不是说外语、喝咖啡、上外网,真正的“洋气”是你大度、包容、开放、自由,拒绝传统中的糟粕。
但你却为你的年龄陷入深深的自卑,不惜说谎与欺瞒。
23岁的二号女嘉宾在面对三号外籍家庭关于“英语水平”的询问时,切换了一口流利的英文,娓娓道来曾经做过翻译的经历。
这才是合时宜的表达。
因为自信,所以收敛。
我觉得,比她年长十岁的一号女嘉宾,更应该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
三,没有释怀的过去必将作祟于现在与未来,没有人有资格将你标签化,除了你自己。
二号女嘉宾和四号男嘉宾的失之交臂,成了第三期节目中最大的爆点。
四号男嘉宾年幼丧父,出现在场上的是他的母亲与舅舅。
女生权利反转前,亲友团出场,她的父亲表示自己心仪五号家庭,母亲和女儿嘀咕了几句后,面色凝重,但她没有说什么。
在父母下台时,她对丈夫的低语被摄影机及时捕捉到了,“她喜欢四号,但是四号是单亲的……”
现场骚动。
四号的舅舅和母亲听到了女方家长的担心,语气真诚地为儿子和外甥争取幸福。
而二号女嘉宾并没有被母亲劝服,毅然选择了四号。
本来,这该是个圆满的大结局。
然而,四号男嘉宾迟迟不从玻璃缸中走出。
二号女嘉宾,在台上强忍泪水。
终于,他出来了,带来的却是回绝。
此时,女嘉宾为母亲的无心之失接连道歉,而他的舅舅还在竭力劝服外甥,“这个姑娘那么好,你错过的话要后悔一辈子!”
女嘉宾的母亲满怀歉意,她当场表示,虽然自己有所顾虑,但尊重女儿的选择。
四号男嘉宾坚持了自己的拒绝,“我从小就没有爸爸,各种被人说,我觉得既然她的妈妈觉得这是个问题,那我们就没有必要继续了。”
网友们评论,“不是说不能找单亲家庭的,但是四号男嘉宾的表现说明,他不是个理想的伴侣。”
单亲男、凤凰男……总有一些标签被贴在了各种家庭出身的年轻人身上,也总有人循循善诱,“这种人不能找,找了以后后患无穷。”
难道出身决定了人的一生?父母缺失、家庭贫困的年轻人就丧失了追求感情与婚姻的权利么?
关键在于你是谁,如果你被标签禁锢住了,你也就不是你。
一位刚和单亲男友分手的姑娘告诉我,“我从来不介意他是单亲的,我父母也不介意,相反我们全家认为,他缺少家庭的爱和温暖,我和我的父母要多给他。但是我们真的不能继续了,我平时在他面前都不能提我爸爸给我做什么饭,我给我爸爸买什么衣服了,只要提了,他就觉得我在嘲笑讥讽他,这样下去,太累了,我真的受不了了。”
让这个男生失去爱情的,不是身份,而是他的敏感与多疑。
心理的缺失只能自愈,没有人有责任一辈子在你面前小心翼翼,即使那是你的爱人。
为什么总有家长告诉孩子不要找单亲家庭的伴侣?因为在人们的普遍观念中,这种家庭的孩子们敏感、多疑、缺失爱与宽容的能力、对于伴侣极度不信任。
不管是场上的男嘉宾还是这位姑娘的男朋友,你们的做法反而佐证了这种偏见。
虽然你们已经完成了求学与立业,你们内心中,依然蜷缩着那个自卑的小男孩。
我认为,在寻找爱人前,你们先要与自己和解,接受自己的家庭现实,完善自己的人格,用行动证明外界的标签是机械化的、错误的。
我身边同样有个父母离异的姑娘,她热情、开朗、大方,缺失的家庭没有给她的性格留下任何阴影,阳光灿烂的她已经获得了理想的爱情,虽然在恋爱阶段,男朋友的父母对她的家庭也有所迟疑,但是看到姑娘本人,这些疑虑冰消雪融,现在,姑娘已经与男友组成了幸福的小家,公婆待她如亲生女儿。
她就是她自己,一个受人喜爱的朋友、妻子、儿媳,而不是那个“从小没有母亲”的姑娘。
二号女嘉宾为这段没有开始的感情总结,“这是最好的结局。”
的确,四号男嘉宾还没有准备好谈一段纯粹的感情,他的退缩反而是对姑娘恰当的放手。
没有释怀的过去必将作祟于现在与未来,没有开始,也就没有更多的伤心。
没有任何一个人不适合嫁娶,没有一种人不配得到幸福,只要,你是你,人格完整,积极乐观。
没人有责任俯就你,人总是要自己成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