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孩子,真的是父母一生都要修炼的功课,孩子越大,你会发现理解孩子、看见孩子的越来越少了。
♥孩子的本质需求:安全感,归属感,存在感,尊严感,自信感
♥最关键的阶段:胎儿~0--6个月~7-12个月
胎儿阶段:积极的受孕心理
0-6个月:母婴共生阶段,妈妈全然感知,无条件的爱
7-12个月:是归属感,存在感,尊严感,自信感建立的关键时期
♥一个事例:孩子摔倒了妈妈该怎么做?
曾看到过很多这样的场景,也多次想象我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做。孟老师的回答让我醍醐灌顶。
当宝宝摔倒后,如果是没学习之前,我的做法可能会是:赶紧抱起来,妈妈在,宝宝不哭。也见到过比较严厉的妈妈:孩子站起来,哪里跌倒哪里站起来。
以上两种做法都是错的。
正确的做法是:全然感知,在旁边陪伴她,与她同在。
1、理解:了解孩子内在的感受,说出孩子的感受,全然感知的和她在一起。
“宝宝摔倒了,哦哦,宝宝疼了对不对,妈妈看到了,妈妈知道,你在哭,哭吧哭吧,哭一哭会更好一些”
2、询问
“告诉妈妈怎么摔的?”
“告诉妈妈你摔在哪里?”
让宝宝有充分的情绪表达,不会说话时肢体表达,在询问的过程中,宝宝就自己起来了,整个过程中释放了情绪,表达了刚刚经历,自己完成自我的修复。
♥孟老师语录
1、任何母亲的爱,必须以眼前这个生命成为独立自主的人格为前提。
2、中国式逗娃。目前在各种短视频平台上的不正经逗娃视频,把孩子当做玩物,且语言不正经。这种视频让一个孩子的生命从小在成人的世界里,是一个被动的、靠指令的、被拿来玩笑的、可以用来取悦的、像养宠物一样的状态,让孩子没有尊严感。
3、跟孩子说话,是要非常慎重的。要用美的语言、善的语言、光明的语言、启发的语言、滋养的语言。要让孩子有安全感、归属感、存在感的语言。要让孩子有自信心、自我肯定感的语言。其它的废话语言,伤害性语言、具有侮辱性取笑性的语言、把孩子当玩物的语言等都统统不可取。
4、若母亲内在有匮乏感,加之生产时身体比较虚弱,则容易产生无力感。其它如夫妻感情不好,面临较大经济压力,激素起伏反应等。母亲一旦被各种情绪捆绑,则不容易感知孩子,甚至会障碍孩子。
只有母亲进行自我疗愈、扩充认知,才能够真正感知到孩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