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蚕桑业的发达还表现在汉代蚕桑技术有所提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我国古书上说:“木各有所宜土,唯桑无不宜。”但植桑仍要讲究技术。秦汉时期在桑树种植的技术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技术逐步系统化。《记胜之书》中就有关于桑树栽培法的内容,它记载了从浸种、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直至收获的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技术措施:浸种:“五月,取椹,著水中,即以手渍之,以水灌洗,取子,阴干。”整地:“治肥田十亩一一荒田久不耕者尤善播种:“每亩以黍椹子各三升,合种之。”
田间管理:“黍桑当俱生,锄之,桑令稀稠调适,黍熟,获之。桑生正与黍高平,因以利镰,摩地刈之,曝令燥,后有风,调,放火烧之,常逆风起火。”这样到了明年春天,从根上发出的新桑苗所生的叶,一亩地足够三箔蚕的饲料。汉代对于栽桑方法亦有所改进。关于地桑的培养已有明确的证据。《祀胜之书》所载“每亩以黍椹子各三升,合种之”:概与北魏《齐民要术》相同,这便是后世栽培地桑(鲁桑)的方法,这样桑树到次年便不会长得太高,不仅易于采摘,而且枝嫩叶阔,宜于饲蚕。据说“桑至春生,一亩食三箔蚕”,后世农书也说,“地桑”次年即可饲蚕,不象树桑(荆桑)要连年剪条,至少要第三年才可摘采。⑥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石上的采桑图,一种桑高与采桑人等,另一种桑比采桑人高得多,可能前者代表地桑,后者代表树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