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一再“怂恿”下,老妈在超市结账的时候,终于迈出了用手机支持的第一步。微信上她难掩激动心情,感觉“嘟”的一下就完成了支持,不用找零,不用担心收到假币,真的是太奇妙了。等到几天后再见到她,她很淡然地说已经用手机支付了五六次了,而且已经不再每次付过后还用笔记下支付金额。我相信以后再让她去掏钱结帐,已经是小概率事件了。
跟老妈说超市月底还会搞活动,手机支付满100减30,她非常地吃惊,我跟她解释说在互联网产业,有一个叫做“获客成本”的东西,就是运营软件和服务的人要花多少钱才能得到一个实实在在使用的客户。例如这附近有100位老大妈,支付宝花费3000元在超市外打广告,宣传使用支付宝,这100位老大妈会有几个真的开始用支付宝付账?但是通过这样满100减30的活动,相信大多数老大妈都会让自己的孩子来教一下如何开通支付。换句话说,支付宝补贴的钱,都是实实在在的通过支付宝交易中付出去,而那些没有没有用支付宝支付的人就享受不到,没有比这个更加精准的投放了。
老妈说可还有些人早已经开通了支付宝啊,为什么还要补贴呢?我是这样解释的:支付宝需要跟微信支付进行支付方式的争夺,这只是一个方面。对于支付宝来说,更大的价值来源于支付过程所产生的数据。就拿一次支付来说,它记录了你消费的日期时间、消费地点和消费额度。这些数据日积月累起来,它就可以掌握你去超市的时间习惯,是周中还是周末,主要会去哪几家超市,大概多久去一次,每次支付的金额范围大概多少。从这些数据中可以描绘出你所住地点的大概范围,你的一些生活习惯,你的消费水平。随着打车,在外吃饭等各个场景都用支付宝结账,它对你的描述就会越来越清晰和准确。下一步,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对你的行为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投放广告。
对于超市来说,接入手机支付确实减少了部分人力成本,无论是结账时候的找零和盘点,还是可以干脆开通无人值守的自助结账通道。但是手机支付这部分数据也同时“送到”了支付宝或是微信支付的手上。它们可以来评估超市每天的支付总额,支付的密集时间和稀疏时间。纵向来看,可以看出一年的淡季和旺季旺季;横向看,能够比较不同超市营业额……
所以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电商和金融只是表面,本质上是一家数据公司,这才是它最核心的价值。
老妈听完,说这里还有这么多说道啊。我赶紧讲这只是我的理解,人家真正的玩法肯定比这些要高级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