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我曾去过一趟欧洲并停留两周。不仅去了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罗马、米兰和德国柏林等众多城市,回来时还顺道去了香港,而且那一个月我就去了两次香港。
在当时的印象里,好像这些城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有流连忘返的感觉。因为那时中国还正在快速发展中,中国的城市建设普遍远远落后于欧洲、滞后于香港。
国内的大城市我几乎都去过,首都北京也好,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也罢,还有广州、深圳,这些地方虽然去过多次,但每次都是匆匆而去,匆匆而归。它们大归大,富归富,好归好,但毕竟都是走马观花,印象有,但并不深刻。
家乡的县城,是我曾经工作的起点,在那里渡过了10多个春秋,在那里有过美好的回忆,我在那里结婚成家,做了父亲,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回忆。
但那时的县城确实不怎样,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贫穷、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如今发展虽快,但我已离开20余载,虽也常常去,但毕竟人总是往高处走,已没有太多的留恋。
自己常住雁城快30年了,这30年也是它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我看着它长大(城市面积倍增)、长高(高楼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变美(从昔日的脏乱差变成国家级卫生城市)、变富的(物资的丰富、立体化的交通、快捷的信息传输,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是亲身感觉到的)。
但也许是天天生活在那里,一切都是自己亲身所经历的,太熟悉、太了解,所以印象并不一定深刻。
也许你会急切地问,国外发达国家的国际化的大都市、国内的超一线城市、自己家乡和常住的城市都没有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到底又是哪座城市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呢?我的答案是山水洲城,美丽长沙!
第一次与长沙零距离亲密接触是我17岁那年,国家恢复高考后的第三年,我通过高考成为不幸(未能如愿考上理想的大学)之中的幸运儿(终于跳出农门上了能包工作分配的中专)。
那年我由一个昔日的放牛娃摇身变成被众人羡慕的已经有望端上铁饭碗的省府学子,从自己老家那穷乡僻壤的小山村,来到这个陌生而向往的省府。
第一次到学校报到,是那年国庆节过后,在父亲的护送下过来的,从老家坐每个小站都要停的慢火车经过近6个小时才到达不到200公里远的长沙火车站。
那时长沙火车站修建才几年,据说在全国是除北京以外的第二大火车站,当时可谓雄伟壮观。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该车站并没有扩建,尽管外观建筑已显得落伍,但却还能满足客运需求,可见当时设计还是很有超前意识的。
初来乍到长沙,我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好奇。火车站的公共汽车站停了很多公交车,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的车。
因我是提前一天到校,火车站还没有新生接待站,我和父亲是按照学校报到通知上的提示,乘坐1路公共汽车去学校的。学校在当时称为南郊(如今早已成为中心城区)的山坡上。
公共汽车到当时的火车南站下车后,还要步行1公里左右,上一个长长的有几道弯的坡路才来到校门口,从校门口到宿舍还有几百米的距离,这让我一下感到不仅长沙大,连我的学校也有好大。
到了长沙,不仅学校里全是素不相识师生,没有一个我之前认识的人,就连整个长沙城也没有几个我能认识的人。
周围的环境也是陌生的,而且在城市出门就得掏钱,所以入学后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出过校门,也不知长沙到底有多大、有多好。
后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指点下,花1毛钱买了一张长沙市的交通地图,出门随身带上地图虽没有现在手机方便,但总算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就是走错了路,也不会错很远。
其实,那时的长沙也很一般,城市交通并不方便,除了公交车,就是只能步行,没有出租车,更没有地铁。公交车发车频次低,等车时间久,行驶速度慢。去一趟岳麓山、橘子洲或烈士公园、博物馆来回的路途就要大半天。
加之那时当学生,口袋终日空空的,经济上也不允许多外出,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待在学校里,长沙到底有多大,印象里只是感觉比自己所在的县城大、房子多、人多、学校多。
所以毕业后对长沙并没有多大的留恋,每次去长沙学习或开会,也是来去匆匆以致后来有调长沙的机会,也因那时自己没有太强烈的需求而去尽力争取、甚至放弃。
毕业9年后,再返长沙脱产读两年大学,那时因为已成家,加之学习上也有些压力,两年时间除了妻子去长沙,利用周末时间陪她溜溜街,逛逛商店,几乎也没有去别的地方,有时间总是想着往家里跑。
再后来调市里工作,来长沙更方便,机会也更多,但工作多,家务重,出差学习大多到长沙也是车来车去,走过路过,没有太多停留,甚至感觉长沙没有多大变化,与自己所在城市相差无几。期间也有调长沙工作的机会,根本没有去珍惜。
直到2017年,被一企业老板软磨硬缠勉强答应经帮忙的名义到长沙协助工作一段时间。每周日晚上或周一早上才来长沙,周五下午下班即回家,由于两地奔波,加之中对所做的工作感觉没有多大意义,曾几次提出返回自己所在城市,均被 好心人劝阻。
在这种情况下,后来只好安心暂住长沙,并把已经退休在家我妻子一起叫到长沙“陪工”。因那时租房住在办公室的附近,是中心城区,每日下班后和周末我大量的时间和机会这样也有更多时间深入长沙市井,更多了解长沙,才深深感到长沙这些年的巨大变化,对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便利条件,这是我原居住的城市所远远不及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首先是长沙文化气氛和条件好。开始是感觉书店多,书店里的书多,虽然我很少在书店直接买书,但书店里的书可以先阅读,便于了解书的内容和好坏再决定是否购买,而且众多的书有比较和选择的余地。原以为在省城图书馆办理借书证很难,其实简单又方便,特别是长沙图书馆的环境和其他硬件条件很好,这是我最看重的。
长沙所辖的县区经济都很多发达,交通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市区到乡镇都可乘坐公交到达,我第逢周末就可和老伴乘公交车游览各县市周边的古镇、特色小镇,让我的周末过得很充实,也参长沙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至于长沙市区的文化和历史古迹更不应说了,很多很多,岳麓山、橘子洲、第一师范等等红色胜地每天吸引国内外无数游客。
长沙还是中国首个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媒体艺术之都”的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三馆一厅、梅少溪湖艺术中心的文化艺术气势格外浓厚,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一个接一个,一个比一个吸引人,让你接应不暇,看一个就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每次进了演艺厅都能大饱眼福耳福,让你笑得前仰后翻、笑到肚子疼。
长沙给我留下的不止这此好的印象,还有长沙是好人之城,长沙城里雷锋多;长沙的历史名人也特别多,近代的就有胡耀邦、刘少奇、李贞等等。
长沙的小吃也多又好吃,臭名远扬的臭豆腐大街小巷都有吃,糖油粑粑甜而香,口味虾让你看到就会流口水,烧烤摊店随处可见,想吃就吃......
长沙的物价、房价也比一般省会城市低,城市环境大大改善,长沙连续13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发布,长沙“夜生活指数”居全国第五位;《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发布 长沙稳居新一线城市前十;长沙还获评“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
长沙的好印象,我一天都数不完,所以我都准备到长沙买房定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