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了电影《河边的错误》,看完出来,大家共同的感受是没有看懂,都是懵的 。
到底谁是凶手?是疯子吗?好像是又好像不是,电影直到结束也没有说个明白。
《河边的错误》是根据余华的小说改编,我原来以为,会跟以前看过的小说类似,结局总是很悲催,压抑,没想到,这部电影却很悬疑,让人感到迷惑不解。
这是应八、九十年代的事吧,故事开始是一个小孩子在玩游戏,他推开一扇扇门,最后一扇门打开,来到了一个拆除了一部分的楼房,看到了外面的风景,雨中的人们。
镜头一转,一位老婆婆在河边,喂鹅,背后伸出一把刀,惨死。大雨里,凶案现场来了很多jingcha在采集证据。接着调查附近的村民得知老婆婆叫幺四婆婆,无儿无女,孤身一人,只有一个收留的傻子,大家都叫他疯子。
而疯子不见了,现场找到一个女式手提包,里面有一盒磁带。队长(朱一龙饰演)马哲听出磁带B面有火车声,还有女声说话,口口声声地喊“宏”。
马哲经过分析磁带,带人找出来了说话的女人,叫钱玲,钱玲什么都不肯说。第二天,钱玲口中的“宏",就是王宏,自动来派出所说明情况。他说他是跟钱玲在河边约会,关于凶案现场什么都没有看到。鉴于跟钱玲的关系见不得人,王宏请求替他保密。最后说了一句:在河边见到一个纺织厂的高个子女人,烫着大波浪头发。
马哲带人去纺织厂找那个大波浪头发的高个子女人。据纺织厂的门卫说,那天晚上没有女人出去,唯一出去的是在厂里开理发店的美发师许亮。找到许亮,他却怕得要死,因为犯流氓罪刚出狱不久。
这时候,又是河边,王宏被人砸死。应该是在与钱玲约会时被害的。马哲去找钱玲,得知钱玲并没有去赴约会。
而老局长大为光火,本来已经结案,所有证据指向疯子,抓了疯子,就大功告成。偏偏疯子跑出了精神病院,还闹出人命。上级也来问责老局长,老局长命马哲一周之内破案。
马哲不相信是疯子干的,他还想查清楚真相。
没想到,来派出所送锦旗的许亮就死在他面前,从楼上掉下来直接砸在他车顶上。
接着,最先报案的那个小孩也被人砸死。
马哲反复观看拍出来的照片 ,日渐憔悴,疲惫不堪。随着目击者全部遇难,马哲的精神已经几近崩溃。
他去找老局长辞职 ,老局长不批准 ,回去以后,马哲把工作交给助手小谢,退居二线,把抓捕疯子的任务交给自己徒弟。
马哲回归家庭,照顾怀孕的妻子。独自一人在一个酒馆喝酒正酣的时候,听的一阵阵笑声,回头一看 ,竟然是疯子。等他离开,走到僻静小巷的时候,发觉疯子在跟踪他 。马哲一转身却发现疯子原来是个正常人。疯子很快转身就跑了,马哲急忙去追,危急时刻开了四枪,打中了疯子,墙上还有血迹。
第二天,马哲去找局长自首 。没想到局长却说根本没有这回事,不信可以数一数手枪里面剩余的子弹,一共7颗子弹,如果开了4枪 ,就应该剩余3颗,现在手枪里面的子弹一颗不少。难得真是酒喝多了,出现的幻觉?还是马哲已经被逼疯了?
最后,马哲又来到了河边,痛苦低把自己埋进水里。等他抬起头来发现有人站在河边看着他,原来是疯子,马哲用石头砸倒了疯子。
马哲破案有功 ,在庆功会上 ,获得了三等功,走上台领奖。
电影就这样结束了,凶手到底是疯子?还是已经崩溃变疯的马哲?真相无从知道。
河边发生了这么多的凶案,为什么不叫“河边的罪恶”呢?偏偏要叫“河边的错误”,耐人寻味。
河边的错误又是什么错误呢?
正如小说原著余华所说:“河边的错误到底是什么错误?我也不知道。我们不要代表观众,观众的接受度要比我们作家和导演宽广。大家去看一下,然后告诉我你们的感受。”
真相,扑朔迷离,河边的错误,没人知道,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