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找阿姨搞了一次卫生,自己也顺便来了一个大扫除,把柜子里的角角落落都整理、收拾了一遍,实在是灰尘堆积太多,东西杂乱,仿佛自己置身垃圾堆。忙活了一整个下午,屋子总算干净明亮起来,台面清爽,物尽其位,原本拥挤的空间也宽敞起来,身心一下子舒畅许多。虽然在整理的时候,会懊恼怎么有那么多东西,整也整不完,但成果出来的时候还是十分欣慰,然后在心里再三肯定:家就是应该干干净净的,简约舒适,这样推开家门的那一刻,才会有放松和温馨感。
每当我心情烦闷的时候,我就会整东西,一边整,一边丢。那些看着丑的,旧的,怎么看怎么别扭,也不知道哪天会用到的东西,一律给我扔进了垃圾桶,值钱的则收纳进了柜子。那么一弄完,心情就会好很多,像是体内排出了浑浊的废气。
这其实就是“断舍离”,“断”断绝想买回家但实际上并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的那些泛滥的破烂,“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它是一种家具整理术,通过不断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努力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改变居住环境,改善生活面貌。
我本身是个恋物主义者,平时逛街遇到喜欢的也想带回家摆放。但,自从内心深处赞同极简主义后,我拿起东西的时候就会挣扎:这个东西,要是买回家,应该会和家中布置格格不入吧。上周在整理时,我把初音的手办收了起来,因为我家并不是卡哇伊的风格,为了保持统一,我将它们统统放进了储藏室。
买东西也是这样,金牛座是比较“贪便宜”的,但我现在遇到划算东西的时候,会思考:这个东西,我真的需要吗?我真的喜欢吗?家里是不是已经有了?如果的确喜欢又便宜,我就照买不误,如果发现同样的自己家有了,我就会停止剁手。那么一来,我逛街和逛淘宝的兴趣消减了,双十一也只买自己需要的东西。我以前听过一个防止自己冲动消费的好办法:穿着能让自己有80分状态的衣服逛街,这样就不会买80分以下的衣物。
当然,断舍离的意义不单单在于此,它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一种独特的思考法则,甚至是一种心灵修行术。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通过物品来认识、发现、肯定自我,重新认识这个世界,改变肉眼看得见的世界,从而改善看不见的精神世界,让人从外在到内在,都彻底焕然一新。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在迷茫烦乱的时候,会选择打扫屋子,或者培养一个习惯,譬如早睡早起,坚持运动等,都是希望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进而潜移默化地改善自己颓废停滞的状态。
在此,我想提一个人,中国收纳女王袁春楠。30岁之前,她是一个丧到不行的普通女人,工作能力差,感情不顺畅,和父母同住,财务状况糟糕,她的衣橱永远凌乱不堪,取用的物品随处摊放。
这样的袁春楠,改变的方式就是践行1000天断舍离,同时整理思绪,告别过去的自己。她曾试过一个夏天送出了1200件东西,腾出了不少的生活空间;在这过程中,她对整理越来越上瘾,一步一步把身边的成千件物品作了梳理,甚至为自己摸索出一套电子衣橱整理系统,改掉了自己“土掉渣”的衣品。
接下来的日子里,她不再满足于仅仅改变环境,她开始重新塑造自己。比如参加社交活动,打破“独来独往”的生活方式;报班学习口才,告别了自卑胆怯,变得愉悦,自信;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早起,读书,写晨间日志,每天5分钟整理等等,不再一蹶不振,慢慢地相信未来,踏实过每一天。当袁春楠逐渐找回自己的时候,她开始变成一位分享者,在各大平台上讲述她坚持整理房间,梳理身心的故事,分享自己摸索的中国式整理收纳方法,建立了个人品牌,成为一名专职整理师。
在35岁时,袁春楠迎来了迟到的人生巅峰:如今的她,是一名整理咨询顾问,创立了属于自己的整理品牌,为奥美、网易有道等 32 家知名企业进行培训,受过《环球时报》《中国新闻周刊》等 20 多家知名媒体采访。整整五年,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蝴蝶效应的源头只是断舍离。虽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运气和际遇,但听到这个故事我依然深受鼓舞。
Anyway,我还是真心希望自己的生活能精简起来,优而简,以质而非以量取胜,最终活出一个更轻盈更自在的人生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