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月6日,星期一,北京雨。
我现在很沉默。
我在努力回想,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沉默,变得与任何人都无话可说,以及背后的原因。
最初大概是在B公司的最后一段时间,16年底到17年初,由于工作上的波折,自己心理上的巨大挫败感,但由于无法从家里得到共鸣,我开始选择减少表达消极情绪,因为表达也没什么用。平时开始逐渐与人保持距离感,吃午饭尽量自己,周末也很少约人外出,除非一起找人打打球。
这一段时期,以17年底换到D公司得到缓解。随着工作压力的降低,人际关系也变得相对融洽,与同事的闲聊开始增多,但个人对同事的敌意仍然无法消除,一有空闲时间,仍然愿意自己躲到角落,比如测试车里,食堂的角落,没有人烟的马路边。
从18年开始,逐渐增加了阅读量,当年大概读掉5本。
同年,孩子出生,家里多了两位新成员,从此以后,我在家里的表达越来越少,也表现出逃避的倾向。
18年底,换到A公司,工作量陡然上升,进一步加剧了自己与家庭的割裂,不仅仅与孩子,与老人,与妻子,与父母,与姐姐,几乎是断交式的割裂。
工作的巨大压力,倒逼自己进取,开始猛增阅读量,19年读掉12本,20年读掉30本,21年目标读掉40本。
读书让自己的情绪变得安静,很少有事情可以让自己内心再起波澜,遇事也不会向家里倾诉,这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家里少了消极情绪,坏处是必要的交流进一步减少。
到现在,近21年底,早上和妻子一同开车上班,已经找不到聊的话题,问题可能已经很严重了。
工作的繁忙+内部竞争激励导致彼此对立的文化,让自己逃避社会的倾向愈发严重,逃避同事,逃避领导,逃避家庭,逃避孩子,工作变成了逃避人生的手段。
回报?用某位离职老前辈的热帖中的一句话来表述,再精准不过:最大的压力,最大的屈辱,些许的回报。我牺牲了太多太多,换来什么?股票?换算一下当前的实际价值,只能说自己的时间生命是用白菜价卖的。
在写下这篇文章之前,我也许还在盘算,再忍半年,再多攒一些现金,把贷款数字再降低一些。写完这篇文章之后,那个选项依然具有诱惑力,然而我应该提醒自己,定期让自己的脑子重启一下,重新认识自己的状态,重新审视所处的环境,重新思考自己适合做什么,应该把生命花在哪里。
当然,适合什么也许还没有答案,也许要花很久去寻找,但什么不适合,答案已经很明显了,要坚定的采取行动。
往正确的方向,每天走一步,也比往错误的方向,每天走100步,是更合逻辑的选择。毕竟人生不是比走了多少步,而是是否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