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we talk the body, what are we talking about?
如果不去感受,从未有过被爱的感觉,只依照自身的角色生活,而不去滋养自己,怎么能知道滋养是什么呢?
我埋头生活,感受自己的每一种感受。
每个人在生活中不再只是一个个角色,人为的划分消失无踪,我成了原本的自己。
我开始将自己和自己的感受随身携带,而不是根据角色来理性地用头脑生活。
滋养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态度。很多康复中的人认为滋养是依赖共生的表现,但事实并非如此,除非我们是在利用滋养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依赖共生是关于“得到”的,滋养则是关于给予的。滋养是爱的加强版,是爱的一种存在方式。它会改变我们说话的方式、触碰彼此的方式、活着的方式。
如果曾经身陷黑暗,就不会害怕重回那里找寻其他人。哪里有人,哪里就有光明。在滋养过程中,我们会调整到和滋养对象相同的运动速度,无论这个对象是其他人还是我们自己。
滋养是激情、觉察、爱、接纳、诚挚的关怀以及臣服的混合体。我们只能用真实、纯净的材料来制造它。滋养是一件礼物,来自存在本身。滋养会改变我们,也会改变我们接触到的人。它将天堂带到了人间。
我们永远不会因为失去某人而开心,但我们总会重新快乐起来。这种快乐同我们过去的体验不同,它的意义更加深远。滋养不会做出评判。如果我想哭,随时可以哭。如果没带纸巾,我就用袖子抹眼泪。挺过来的唯一方式就是滋养自己、接纳生活的帮助。滋养不会施加压力,却能鼓励人们迈出下一步。滋养不会否认感受。它没有规则限制,可以通过触摸、眼神、声音来交流,它尊重对方的步调。我是一个特别急躁的人,悲痛让我放慢了步伐。滋养帮助我们沉入自身。世界上的其他人有着各自的速度,我们也有自己的。悲痛中的人慢得像只乌龟。在深知无论等待多久,都绝不可能再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该如何调节自己,继续向前?
我很讨厌人们说他们“被吊在这儿了”,然后还要叹口气。别再吊着了,放手吧。另一件让人讨厌的事是听到人们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不是这样的,现在就很好。
我在之前的大半辈子里都很少哭泣,然而,在最近8年,无论身处何地,我想哭就哭。如果快乐可以相比较的话,现在,我感觉自己比那些失去得比我少的人要更加快乐。这并不意味着我不哭了,而是说我不在乎自己哭不哭。这就是快乐生活的秘诀:不要抗拒生活原有的样子。我们知道,悲伤、快乐、愤怒、恐惧,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它们都不过是一种感受,一种情绪能量。快乐是我们在臣服于一切、对每时每刻保持觉察和投入之后获得的平静。
还每个人以本来面目,祈求生活赐予我们需要的一切。我们将会发现,生活会比我们更早知道什么是最适合我们的。提出请求会让我们知道答案就在这里。我不是一个拥抱专家,不会抱着泰迪熊到处跑,但滋养真的是我所学到的最好、最治愈、最舒服的一课。
活动
1.把学会滋养当作一个目标。你知道滋养是什么吗?有人滋养过你吗?把“学会滋养”列入目标清单,然后等待生活将相关的经验教训和老师带到你面前。
2.保持觉察。你给人的印象是冷淡如冰、多愁善感,还是介于两者之间?注意一下,当你受伤时是如何对他人和自己做出反应的。你不再当孩子了,变得坚强了吗?你学会用温和、怜悯的爱来做出回应了吗?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什么样的,那就问一问身边的人,但还是要注意观察自己。
·
读书笔记 | 坚持日更 | 美好行动
推荐阅读 | 好书推荐 | 有书共读
2022.2.6 Sunday 壬寅年正月初六
简介:格菲,一枚有温度的yogi~,希望和伙伴一同探索合适自己当下的生活状态以及运动方式。希望和大家一起站桩、走路、跑步、打拳、读书、写字、日更瑜伽生活日志。